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贺永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古代诗歌的学习,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古诗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对诗歌本身进行解剖式解读,而忽视了诗歌自身丰富的思想内涵,忽略了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所固有的美。
关键词:意境 音乐 语言 画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不能割裂诗词的整体美感和画面的完整性,抓住诗词的整体意境,以整体的意识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挖掘诗词唯美的内涵,去品味诗词的整体美,去感受古诗词的古典美。
一、把握诗歌的意境美,插上想象的翅膀,挖掘诗的艺术和思想内涵
古人作诗,十分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讲解意境美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欣赏:
(一)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如,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意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被人传颂的千古名句。
(二)意境包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意境中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化身,情感融化在形象中。所以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的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因此,教学中就需把诗人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悦心悦意”的情感体验效应。如,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抒发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这些既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又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二、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三、把握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背诵积累,熏陶学生丰富的情感
古诗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学生的语感,能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水调歌头》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早已准备好的课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教学古诗时我又给学生播放中秋之夜的美景,配上音乐,那空明皎洁的月色,加上老师舒缓的语言介绍,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在练习时就特别认真。教学完古诗后,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播放寒山寺的钟声,学生完全融入到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
四、把握诗歌的画面美,让学生学习描写,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后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 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教学时我让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把这首诗中的景物画出来: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云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云脚低”。学生画好了,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幅含翠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灿烂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的图画。笔法虽然稚拙但绝对充满着盎然的春意,即使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春意。这既是对古诗文精华的深度吸收,更是学习描写的好机会。
总之,教学古诗有定法而又无定法,我们要因教学的诗歌而定。但鉴赏诗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图画美始终是我们古诗教学的目标,诗的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把握诗词意境的准确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伯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初探.绵阳晚报(教育周刊).2010.5.5.
2.黄大清.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5.
3.陈正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4.曹明海.语文陶冶性教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