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 创新作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雪琴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这就明确地提出了作文个性化的教学思想,把培养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了语文教育的首位。学生只有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才能有写作的欲望,才能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个性化作文要求写作主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强调求异,尽量避免雷同,达到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的作文目标。
作为教师,在平时作文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来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一、鼓励真实的情感表达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才能让作文具有个性。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缺乏生命活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发掘潜在的情感因素,把生活作为写作的第一来源,要求表达生活的真情实感,真实可信,教师可鼓励他们回味生活中自己的希望、失望、悲哀、喜悦的事。描述自己经历这些事情过程中的心路变化,这样就可以避免言之无物,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通过作文再回归到真实情感中去。这样的习作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方法,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
如,一位学生在作文《妈妈我真想您》中写道:“……我多么像一只小鸟失去自己的母亲……失去母亲的痛苦是无法形容的。每当有人敲门,我仿佛看见妈妈站在门口微笑着……快回来吧,儿子多么想念您啊!”
这篇学生作文被老师无意中看到了,知道孩子的父母想离异给他的精神带来了莫大的痛苦。老师请来了他的父母,耐心地劝导,妈妈一字一句地读着这篇周记,最后父母重归于好。这篇周记并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语,更没有惊人的细节描写,为什么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就是因为一字一句都是孩子心灵的呼唤,真情的表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妈妈深深的爱和思念之情。
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勤思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要尊重学生从心坎里说出的话,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抒发真正感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将假话、套话、空话、大话拒之门外,将虚情假意和无病呻吟拒之门外。
二、养成深刻的思维能力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文立言之本意也。”所谓立意,指的就是主题。这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作文立意,不仅要追求正确、鲜明、新颖、唯一,更要追求深刻。而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新颖而深刻。但思维的单一化,是学生作文思想和内容上的致命硬伤,传统意义造成的诸多思维定势导致学生作文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思想。“松树”一词就必然指向崇高,“月亮”一词就必然暗示忧伤,“老鼠”永远是个坏东西。因此,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教学中,身为老师就首先要走出由于低级求同思维造成学生作文结构公式化、语言模式化、思想板结化的作文教学误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中每一个问题都是立体的,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选别人未写过的材料,想别人未想到的观点,这样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比如,可以从事物本身多角度思维,每一事物往往是多侧面、多元化、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为我们的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条件。就像达芬奇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换个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同一事物,也是不变中有变的;同一问题,不同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过去大家一直是从南郭先生这个角度去考虑,得出的是一种认识,即讽刺不懂装懂混日子的人下场可悲。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君王、乐工这些角度来思考问题。
其次要鼓励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问题。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具备深刻思维品质的人,其思想一定比别人更深邃,见解一定比别人更独到。人云亦云只是一种现象,其实质是思想不够深刻。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追根求源,或层层剥笋,总之,要的就是一个“深度”,有了这个“深度”,就有了个性。
三、形成鲜活的语言表达
个性化作文,应该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让每一句话都飞扬起来,从而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个性化的语言需要活泼灵动的文笔、潇洒飘逸的才情和丰富深刻的意蕴。
首先,个性化的语言需要词句的新鲜。翻读新概念作文,时不时地会有一两个“cool”,“哇塞”等词跳入我们的眼帘,加上电脑网络语言的影响,于是“神马都是浮云”、“秒杀”、“酷毙”等新词语到处流行,使作文绽放出时代的光芒。而对于原有的词语也应能用出其新鲜的意味来,在遣词造句上应大胆灵活,力避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要多多打造具有个人“版权”的句子。一名学生在其作文中写道:“居民区垃圾成堆,没有人管。东方电视台一曝光,立刻‘起死回生’,小区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久不息’的垃圾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这里的两个成语大词小用,真是妙趣横生。
其次,多用修辞可使文章语言具有色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鼓励其大胆的联想和想象,灵活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让读者产生美的感受。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能使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畅,语气强劲;比拟,可使文章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对偶,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而夸张,则或揭示本质,给人启示,或增强联想,创造气氛。一学生是这样写山中的晨雾的:“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拂不开,扯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种飘然乘云欲仙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罩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少女。”
这段描写写出了晨雾笼罩着山如诗如画的情境,灵活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景色,“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拂不开,扯不断”,让读者在强烈的动感、绚丽的色彩中获得美的愉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宽广的阅读面,丰富的文化积淀,富有灵气和书卷气的语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手段。这种方法的精髓在于采用引用、列举、排比等方式,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出来,以显示出广博的阅读面和开阔的视野。这样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文章就会别具一格,高人一筹。
写作是心灵的独语,是灵魂的散步。有教师说:把学生作文过程看成是一段故事、一次经历、一种感受、一个启发、一丝心语、一场感动。学生作文是在经历自己的故事,倾听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写,学生就能写出充满灵性的个性化作文,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