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的个性张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个性是蕴藏在学生身上的一种潜能,教师只有不断地挖掘,才能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有个性的人才。
  关键词:更新观念;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学习气氛
  个性,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大千世界,因为有了个性的存在而绽放出缤纷的色彩。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砾;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海茫茫,找不到一模一样的面庞。现代社会,缺乏个性就会黯然失色。现代教育,就是要培养个性的人才。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握了时代的命脉,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也将面临一次全新的挑战。步入课堂,面对学生,我们是循着先人的足迹,走“传道授业解惑”的老路?还是踩着众人的肩膀,寻求一条同归的殊途?或者抛开一切,在茫茫沙漠中另辟蹊径?解读新课标,剖析新教材,千万个声音在呼唤: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展开个性的舞台。
  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呢?结合笔者的语文教学的经历,在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作商榷。
  一、更新观念,重新定位
  推陈方能出新。只有不断地“洗脑”,不断地“充电”,才能走出传统的阴影。《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要求,那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立足于这一基本理论,重新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教师中心论”归于陈腐,教师主导、学生自主“似乎也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能指引,“导尔弗前”,让学生自行去“走”。即使是必要的讲解、示范,也始终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能越俎包庇,不能“请君入瓮”。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讲课者、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备课时,无需为某个知识点如何讲深讲透而绞尽脑汁,而应该越过这一层面,设计学生喜闻乐见、低耗高效的主要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以教学古诗为例,以前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不厌其烦的讲解词意、句意上,板书、笔记密密麻麻,学生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课堂上显得秩序井然。一节课下来,师生心力交瘁。批改作业,则味同嚼蜡。在新教学理论的指引下,我对古诗的教学从新定位,把重心放在引导理解、鼓励感悟这一层面上,倡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汇进行组合,达到对诗意的独特理解,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去感悟诗人的情怀。、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不是“君临天下”的殿堂。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培植土壤。教学是师生、生与生处于平等地位、拥有平等机会和权利的“互惠式”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句话语都很重要。在课堂上,多使用“好吗”、“行不行”、“怎么样”……给学生留下回旋的余地。教师也不必把自己定位在三尺讲坛,勇于放弃课堂的最高领地,走到学生中间,听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近距离交谈,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
  三、营造轻松、喜悦的学习气氛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当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时,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在教学《阿里山的云雾》一文时,教师唱着歌走进教室,“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哟……”优美的歌词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接着,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愫走进了课文。通过朗读,学生了解了阿里山的云雾;通过想象,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了大自然的诡秘。时而在字里行间跋涉,时而在千山万壑中穿行。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一个学生还说,他想成为诡秘的魔术师,要把阿里山的云雾搬进课堂。多么离奇的想法阿!40分钟在不在不觉中溜走。
  四、组织开展有效性活动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与活动相脱节。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活动犹如百米冲刺,总是在仓促中进行,更有甚者把活动一古脑儿留待课后,美其名曰“课堂的延伸”。学生的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个性。
  1.动动口,在表达中体现个性。语文课堂应给学生动口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表达张扬自我。以口语交际《春天的发现》为例,我领着学生到户外观察、体验、感受后,再回到教室,四人一组,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大家各抒己见。我来到他们中间,当起了忠实的听众。
  学生A:我看到绿油油的麦苗像给大地铺上了绿毯子。
  学生B:我听到有鸟儿的一两声鸣叫,我很难过,因为鸟儿越来越少了。
  学生C:樱桃树上长出了一个个小花苞,我似乎还闻到了一阵花香。
  学生D:我看到学校的烟囱里在冒黑烟,使天空变成了黑色。
  学生E:我觉得春天的太阳特别可爱,照在身上暖暖的。
  学生F:校门口的梧桐树好像在冬眠,因为树枝上没有长出嫩芽。
  ……
  教师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从心底为孩子们独具慧眼感到高兴。接下来的习作训练是写春天。
  2.动动手,在尝试中体现个性。动手,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可以尝试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成长。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画一画”……不无裨益。教学完《燕子》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把“光彩夺目的春天”画下来。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骚动起来,有的学生兴趣盎然,马上拿起了画笔。有几个却面露愠色,无可奈何地咬着笔杆子。见此情景,我愣住了,四五十个学生,我没有理由让他们都成为画家。于是,我对题目做了灵活地处理: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来表现春天,也可以试一试。这下子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了,写诗的写诗,画画的画画,课后还有同学告诉我:她想编排一个《找春天》的小品。
  3.动动脑,在理解中体现个性。语文课堂上少不了理解,小到字、词、句,大到段、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事物,由于学生分析的角度不同,其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语文课标也强调:阅读理解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性服务。譬如说罢,词《渔歌子》中提到了“斜风细雨”,这到底是怎样的风雨呢?教学时,我相机点拨,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想象来理解。瞬间的静默后,发言开始了。
  ……
  学生努力开动脑筋,想象展示自己对“斜风细雨”的不同感受。
  同时,不同的理解也会使阅读的形式呈现多元化。指导阅读,不必作出硬行的规定,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篇来读,允许学生读出自己的特色。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个性是蕴藏在学生身上的一种潜能,教师只有不断地挖掘,才能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有个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朱元璋.《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重慶市彭水县走马乡走马中心校  重庆  4096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