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我一个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红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体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其中,动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驱动和诱发人的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和力度,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学习能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层是知识;第二层是能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激活课堂,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尽管不少人也提出了一系列诸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等对策,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以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自我展示的形式探讨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设计和探究了几种自我展示的形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设置“专题研究”课。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是指在语文课课时之内,以专题研究的形式穿插设置的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说来,在语文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课程目标,确立课题范围。课程开始要由教师向学生讲明这种专题研究课的目标、意义及要求,介绍一些关于科学研究的知识,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以启发引导的形式指导学生确立课题范围。例如,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议论文不感兴趣,觉得议论文枯燥、呆板,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大家可以用很多事例说明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这说明真理是有魅力的,那么,作为真理的载体,议论文本身也应该是有魅力的。议论文的魅力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进而确定课题范围:“议论文的魅力。”
  2.由学生自主设定研究方向与过程,拟订计划与方案。
  3.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确立小组研究方案。
  4.小组独立实施,教师指导。
  5.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完成之后,个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小组总结,形成小组成果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交流,最终由各小组长负责完成全班最后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6.研究总结与评价。在整个专题研究的各个环节中,每一位学生不同程度地展示了自我的努力和成果,无论是在研究过程中还是成果展示中。
  (二)设置“辩论赛”。
  有些哲理性和思辨性较强的课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处理,将是非常空洞和枯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活课堂就非常困难。如,教学金开诚先生的《漫画清高》一文时,在初步理解“清高”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个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感悟,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辩论主题: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提倡还是批判“清高”。
  活动安排:学生自愿分组,选择自己的辩论方,全班分为两组。用一节课安排学生去阅览室上网查阅资料,两组各自选出自己的主要辩手,正式展开辩论。
  辩论这一形式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议论要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刺激学生思维快速反应,达到很好的思维训练效果。更重要的是,在辩论的各个环节中,每位学生的努力和成果都能得到充分展示。通过查阅资料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搜索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
  笔者在讲授人教版第四册话剧单元的四篇话剧剧本时,一直都是用非常传统的教学思路:整体感知――戏剧冲突赏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总结,尽管思路清晰,材料翔实,设计精巧,但学生刚开始还有兴趣,学到后面两篇时就开始有点倦怠了。经过调查,学生对这一固定模式已经失去兴趣,而以老师引导和讲授为主也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于是,经过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在后来几次讲到戏剧单元时,便采取了另一套教学方案:先引导学生对剧本的几个要素,尤其是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进行充分把握,然后组建一个表演剧组,进行话剧表演。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大增,全班人人参与。后面的自读剧本,就干脆直接指导学生进行排演,其效果尤佳。通过这次尝试,笔者意识到,有些教学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有鉴于此,笔者在讲授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时,先以传统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赏析其中一两首诗,接下来的比较短小的诗词,就分组分工,几个人一组,重点赏析一首。告诉学生赏析要求和思路,让他们到电子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甚至鼓励各组自己制作幻灯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赏析成果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听讲,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疑问,展示自己的成果,认真投入,兴趣盎然。
  (四)组建班级学生社团。
  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组建了班级话剧社。从演现成的剧本,发展到自编自导自演。这样,学生对戏剧单元的学习有了相当高的兴趣,而且对剧本这种体裁的认识和把握就非常到位了。
  在整个学习小组和班级社团的活动中,不管是哪个组的学生,其努力和成果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示。社团活动的发展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得以实现,以学生社团为研究小组所进行的研究更具有主动性、合作性,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效果自然更好。
  (五)开展课外活动。
  结合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举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举措。这些活动包括:优秀作业展览、诗歌创作和朗诵大赛、手抄报评比和展示、修改错别字比赛、班级优秀作文评比和展示等。
  三、自我展示的评价
  (一)倡导发展性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它不仅具有选拔、筛选功能,更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因此,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多表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二)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为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评价方式,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发展自我。其实,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过程:1.自己评价自己,敢于正确对待自我。自己评价自己是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而正确客观地估量、评价自我也是学生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2.同学评价同学,学会互相欣赏。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评价中,笔者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例如,在怎样评价语文课堂学习时,我先就评价的目的和初步设想和同学们进行沟通,然后组织学生针对应该评什么和怎样评展开讨论,得出正确有效的评价方法,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总之,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让自我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充分体验到成就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