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润物细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翟幸稳

  《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当学生走进一间窗明几净,散发着浓郁书香气息的教室时,他能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他能在教室追逐打闹吗?不能。这些不良现象都会悄悄退避,这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静态文化和班级动态文化。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不需要更多的言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正如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因此,我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静态文化的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确定班级环境建设的主题。
  我现在所带班级的学生都来自县区,所以我把“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作为班级文化建设重点。采取多种方式,为大家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召开专门的主题班会,在教室后墙壁上做了一幅特殊的集体签名,在黑板上方悬挂国旗和校训,在墙壁上悬挂的条幅、学生的优秀作品、奖状等,在钟表上面贴上“只争朝夕”四个大字,下面是剪纸“坚持”,窗台、讲桌、铁皮柜上摆放着一盆盆吊兰,素雅大方,教室的地面干净,门窗鲜亮,物品有序,课桌指定位置贴有“自我激励卡”,内容包括姓名、理想的大学、座右铭,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升了学生高雅的气质,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班风。
  
  二、班级动态文化的建设
  
  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我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活而不乱,做好笔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动力不衰,每天早晨上课前,我们全班都要宣誓,每当宣誓毕,上课铃声响起,学生满怀激情投入到学习中。课上学生思维是活跃的,自习课教室是安静的。两年来,我班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二)上好每周的班会课。
  我在每一个学年和每一学期都会制定一系列的主题班会。 高一第一学期的班会有:“梦开始的地方”“展示自我”“一个台湾大学校长的讲话”“学习经验交流”等。第二学期的班会有:“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让友谊之树茁壮成长”“远离网吧”“苦涩的青苹果”等。形式力求多样,有辩论会、讲故事、讨论等。我觉得空洞的说教学生很难接受,所以平时也经常找一些好文章读给学生或贴到教室,或播放光盘,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告诉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县区,他们在小学和初中参加的活动很少,上高中后又住校,每天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很单调。所以我非常重视组织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充分利用活动进行总结激励大家。
  “五一”前的春季运动会结束后,除了学校的奖励,我特别在班里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取得前三名的,我以班级的名义发了笔记本奖励,并在每一个本上面写了一些鼓励的话,对没有取得名次的运动员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参与,对没有比赛项目的同学我表扬他们是最好的观众。经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加勇敢、顽强、上进、友爱,充分让大家享受到了一个集体的温暖,让每一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
  本着教育性、多样性、自主性的原则,我设计和组织了多项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辩论会”“重阳登抱犊寨”“迎元旦书法比赛”“妈妈,我爱你――感恩系列”“十八岁,希望无限――成人节系列” 等。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释放出他们的青春活力,开发出他们创造发展的潜能。
  (四)抒写“绿色周记”,拨激学生的心灵浪花。
  我对学生写周记有明确要求:要写“绿色日记”,不写“灰色日记”。所谓“绿色周记”即真人真事,不编造,不杜撰,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无病呻吟。所谓“灰色周记”即虚假、编撰之作。
  首先,学生有了一个自我教育的场所。学生每天坚持“三省吾身”,长此以往,周记不仅成了自我教育的场所,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获得自我鞭策的动力。我班某同学当她的一篇周记被某报发表后,写道:“每当我拿起周记总有一种冲动感,因为她记录了我前进的足迹,她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给了我美好的回忆,更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的确,习惯成自然,凡是能坚持不懈认真写周记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踏实的,进步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班级有了一面映照集体风貌、折射个人思想的镜子。当每周一把周记集中起来时,虽然批阅花了我大量时间,但这些工夫换来了把握班级脉搏的原始凭证。同学间、师生间、家庭间的各种情况,都会在这里清晰地反映出来。班主任有了这第一手资料,该表扬的表扬,该谈话的谈话,该开展活动的也能及时地进行,班级工作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班主任拥有了学生周记这面“显微镜”,并随时作好“微调”工作,才能把同学们凝聚成一个同舟共济的文明集体。
  第三,师生有了一条情感交流的“渠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纽带之一。但班主任不能每时每刻找每位学生谈话,于是周记便成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我平时要求学生写周记做到“真”与“诚”,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应有个鲜明的态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在日记中向你诉“苦”;当学生对某些现象感到困惑时,他们会向你求“教”;当学生有什么要求时,他们会在日记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当学生取得成绩时,他们也会向你倾诉,与你共享快乐。而这一切在面谈时却往往做不到,而笔谈则可跨越时空弥补不足。对于班主任在周记上简短的点评,如“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春风得意时多些缅想,窘迫失意时多些憧憬”等,常常使学生兴奋不已。师生感情也正是在这样的笔谈中越来越浓,而班级工作也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越做越顺。
  对于个别问题学生,我以激励表扬为主,放大他们的优点。在他们的周记上,多写一些勉励的语句。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有意义的礼物。班里的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慢慢地,他们的脸上有了笑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相应地提高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文化建设因而显出复杂性和重要性,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性资源――精神。班级文化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