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托物言志需注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保顺

  托物言志,又叫咏物言志,是指通过描述客观事物,表达作者主观情感与认识的写作手法。如,杨朔的《茶花赋》、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等,都是成功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名篇。
  写作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物为基础
  
  托物言志的文章,“物”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咏物是为了写志,假如在文中不能很好地写出这个“物”,“志”就无从谈起,即使勉强写了,也会让人感觉苍白无力,难以实现托物言志的艺术效果。因此,细致观察、深入了解所写事物,从而写好“物”,为言“志”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写好这类文章至关重要的第步。
  如,鲁迅在《秋夜》中的描写:“伤痕累累仍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天空的枣树”、“瑟缩的冻得红惨惨但仍做着好梦的小红花”、“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在白纸罩上撞得丁丁的响的小青虫”。坚强勇敢的枣树、不屈不挠的小红花、追求光明的小青虫,神情毕肖,栩栩如生,寄托了作者身处险恶环境,决不屈服、抗争到底的情感与决心。
  
  二、物志统一
  
  写好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关键所在是要做到“物”与“志”精神内核的和谐统一。所写之“物”与所言之“志”,应当有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在联系或吻合之处,绝不能让“志”游离于“物”外,给人牵强附会之感。
  如,日本女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通过描写蒲公英次次惨遭践踏与蹂躏而勇敢生活下去的形象,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祈望和平与幸福的愿望,同时也鼓励像蒲公英一样苦难深重的人民,要坚强地生活下去。“物”之形与“志”之神的高度统,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可感。
  
  三、选准角度
  
  文章欲托物言志,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使所写之物与所言之志完美契合。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都扯上一两句,又什么都说不清楚。此外,所言之志与所托之物的关系不能故弄玄虚,云遮雾罩,令读看一头雾水。
  如,巴金的《灯》中的一小段:“夜色浓重里,灯光扫淡黑暗,风雪迷途中,灯光指引归路,哈里希岛上孤灯远照,陌生人家中油灯长明……”作者没有止于对灯光表象的描摹,而是着力表现灯光对人精神、心理的巨大影响:凸现灯光扫荡黑暗给人们带来的惊喜,灯光驱除阴影给人们带来的快慰,使文中的灯自然成为希望和温暖的象征。
  (责任编辑 张毓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7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