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剃头情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 培

  往特制的木椅上一坐,系上专用的围巾,揣着“视死如归”的心情,任凭理发师在头上“刀光剑影”,不过,当一切“恩怨”都了结之后,你便又恢复了爽快的心情。
  记忆里的第一位理发师是个半聋半哑的中年人。据说,他就是遐迩闻名的“毛师傅”。他剃头的速度很快,从那些“受害者”口述中得知,他剃头从来没超过十分钟。而这种惊人的速度正是我们这些孩子所笃爱的。尽管孩子的父母经常抱怨:手艺不精,毛手毛脚,两鬓的头发剪得参差不齐,后脑勺的头发剃得薄厚不一,但低廉的价格成为了乡亲邻里最爱光顾他那里的原因之一。
  稍大以后,我仔细打量过“毛师傅”:他常穿一身破旧的西装和一双脏兮兮的球鞋,鞋上的尘垢都是他剃头生涯的痕迹。看得出他对职业的选择完全是出于一种爱好、一种兴趣。从他吞吞吐吐的话语中得知,他文化水平不高,连算账都要斟酌好一会儿。也许,这是人们喜欢到他这里剪发的另一个原因。
  “毛师傅”手艺不精,却和孩子们合得来,他常给他们一些糖果,孩子们含着满嘴残留的甜蜜,乐得像一只只馋猫。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毛师傅”是个孤儿,而且至今仍是单身。虽然半聋半哑,却常常做善事。前不久,孤身一人的他还收留了一位孤儿做学徒,当上了“剃头爸爸”。每听至此,我便对这位历经苦难的理发师肃然起敬。
  “毛师傅”沿袭了“下乡剃头”的传统,于是,我便有机会尝试一下传说中他的“手艺”了。他剃头时从不讲话,只是用那把磨得光亮的大剪刀专心致志地在我头顶忙活。也许,他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了艺术创作,看着他投入的神情,我知道,尽管他的手艺无法和发廊里那些精明能干的年轻人媲美,但是他的态度永远是“顾客至上”。他用粗糙的手指轻扣我的脑袋,示意我将头转向哪个方向。每当此时,我便感觉到温情流溢发丝的脉脉之情。这是剃头时独一无二的享受,尘封的心灵被抚慰,世俗的忧伤被忘记,一种超然物外之感油然升起。剪刀擦过头发的瞬间,发丝悄然而下,仿佛满身的沉重也随之飘落。待到大功告成之时,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爬上心头,一种满怀希望的轻松悄然释放。
  回头看看清洗着剪刀的他,深知无论今后遇到的理发师技艺如何精湛,也无法将我带入这份情怀了。
  
  (责任编辑 贾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8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