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北朝的洋名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开周

  香港受欧美文化影响已久,有些朋友给孩子取名,喜欢中西结合。例如有个不太出名的武打演员叫周比利,还有个经常出演三级片的演员叫曹查理,都是中国人的姓、外国人的名。至于叫李玛丽、张汤姆、王约翰、赵凯瑞的,更是屡见不鲜。
  早在魏晋南北朝,我们大陆人也有这种偏好。那时候欧风没有东渐,东渐的是佛风――自从东汉时期印度僧人把《四十二章经》介绍到中国以后,来华的僧人越来越多,翻译的佛经越来越多,出家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达官显贵出资建造的寺庙越来越多。上至皇亲,中至群臣,下至小民,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陶渊明中年隐居,不问世事,还有人跑到家里劝他加入“莲社”,一起念佛求生净土,可见佛教传播已经到无孔不入的地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要比现在兴旺得多,信佛的人所占比例要比现在大。且不说梁武帝几度出家,齐武帝大建寺院,陈武帝拜和尚做老师,就是普通百姓当中也有大量善男信女把全部家财捐给寺庙,有的甚至炼指供佛,也就是在手指上涂油,用火点着,让它一直烧,直到整根手指炭化。可以这样说,除了北魏太武帝在位时曾经动用行政力量严厉打击佛教以外,整个魏晋南北朝对佛教的信奉程度可以用“举国若狂”四个字来形容。
  因为信奉佛教,所以很多人给孩子取名的时候都打上了佛教的烙印。陶渊明有个朋友给孩子取名叫“舍僧”,意思是拿出钱财供养僧人。谢灵运有个同事给孩子取名叫“僧施”,也是拿出钱财供养僧人。北魏有个太常卿直接就叫“杨僧”,众所周知,僧就是和尚(几百年后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小名也叫“和尚”)。东晋末年有个大官叫王昙首,“昙”是梵语dharma的音译,意思是佛法。后来王昙首生了两个儿子,给大儿子取名叫“僧绰”,给二儿子取名叫“僧虔”,这两个名字都表示对僧人的恭敬和虔诚。南朝宋有个中书令,权力仅次于宰相,名叫“王僧达”。南朝齐有个太常博士,名叫“王僧孺”。南朝梁有个大将军,名叫“胡僧佑”。南朝梁有个兖州刺史,名叫“吕僧珍”。由此可见,那时候父母给孩子取名,喜欢带一个“僧”字的还真不少。
  还有用“居士”做名字的。南朝齐有个“李居士”,官居江州刺史。南朝陈有个“刘居士”,后来被隋文帝砍了头。居士这个名字指的是信奉佛教但没有出家的修行者。
  还有一些人直接用梵语做名字。例如南朝梁有个少年将军“萧摩诃”,摩诃是梵语maha的音译,意思是强大。这个萧摩诃也确实强大,十三岁上阵冲锋,把陈朝大将杜僧明打得一败涂地。南朝齐有个官二代“江瞿昙”,瞿昙是梵语Gautama的音译,意思是胜利。可惜这个江瞿昙没有胜利,他在大街上驾着牛拉的车飞驶,撞了另一个官二代的座驾,被人家活活打死。但不管怎么说,当初他父母给他取名时,是希望他能够“瞿昙”也就是无往不胜的。
  南北朝过去后,佛法时盛时衰,取名跟佛教拉关系的风气不再出现。不过到了清朝,有个信佛的大官完颜麟庆给女儿取了三个字的名字叫“佛莲保”,倒是让人眼前一亮。顺便说一句,取三个字的名字并不是最近几年的时尚,早在唐朝,李白给儿子取名叫“明月奴”,白居易给女儿取名叫“金銮子”,都是三个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0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