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改后现代文阅读考查题的现状和趋势说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弗不

  我们知道,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始于2004年9月的。2004年9月,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省区在全国率先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3年后,即在2007年,这4省区进行高中新课改后的首次命题高考(共命3套考试卷,海南、宁夏合卷),2008年江苏也进行了这样的新课程高考,2009年辽宁、浙江、福建、安徽、天津5省市又加入了进来,进行这样的新课程高考,至此,已有10个省市区已经实施了新课程高考。据悉,2010年将又有北京、黑龙江、吉林、湖南、陕西5省市也实施新课程高考,2011年江西等省也将实施新课程高考,到2013年全国所有的省市区都将实施新课程高考。也就是说,新课程高考是改革的方向.其命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命题,发生了和将发生哪些变化呢?我们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梳理,以备战今后的考试。
  新课改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6种能力,这6种能力表现为6个层级(A、B、C、D、E、F)。其中,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现代文阅读命题非常看好这种探究题。下面我们分别论述。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首先在选材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以往散文体裁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为了散文、小说平分天下的局面。如2008年浙江、江苏、广东、海南宁夏卷均选考的是小说体裁,2009年浙江、辽宁、安徽、海南宁夏卷也选考的是小说体裁。这就启示我们,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定要重视小说体裁的阅读。
  “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要求:
  1.阅读内容: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2.阅读方法:了解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要求: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4.能力层级: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D级,探究F级(最难)。
  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有:⑴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文本;⑵了解文本的特征,从结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⑶阐释文本的基本意蕴,发掘文本的特色;⑷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独立探究等。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由于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将“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列入必考范围,因此,2009年的新课程高考有9套试卷选材以文艺随笔为主,选材注重文化因素,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人文关怀;同时,还注重与教材的沟连,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导向。除江苏卷是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列为选考外,其他省市都是将论述类文本列为必考题。
  论述类文本考点有三处变化:一是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了,这样一改,考点更明确了,更突出了其基础性;二是将“概括中心思想”改为了“概括中心意思”,改后更着眼于阅读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全面了;三是取消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一条要求,降低了难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009年,广东、山东、江苏、辽宁、福建、海南宁夏的6套试卷,除了论述类、文学类文本外,还考查了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其中,江苏卷是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选考一个,文学类文本必考;广东、山东、福建、辽宁、海南宁夏5套试卷是论述类文本必考,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二选考一。
  2009年考查实用类文本的省市有:福建卷的《寂静钱钟书》、江苏卷的《画家黄永厚》、广东卷的《黄侃先生二三事》、山东卷的《杨澜访谈余光中》、辽宁卷的《达尔文的拖延》、海南宁夏卷的《寻找教育的曙光》。可见,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以人物传记为主,以新闻访谈为辅。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很少涉及调查报告、科普文章,主要是因为其篇幅大多过长的原因。
  四、命题特点和趋势
  从以往,特别是2009年的高考现代文考查的情况来看,今后新课标卷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和走势,以下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1.突出文学类文本的鉴赏
  从福建、江苏等卷来看,现代文阅读加大了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的考查力度,如2009年,江苏卷试题的数量虽然和2008年的相同,但分值却由2008年的20分增加到了2009年的23分,足见其注重的趋势。
  2.突出各种文本,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的探究题、评价题的考查
  翻检历年的高考题,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探究题的考查开始于2008年,到2009年,探究题、评价题考查迅速扩展,已有山东、江苏、安徽、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宁夏等卷,都纷纷出现了探究题、评价题的考查了。
  如广东卷2009年就增设了“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题,将探究试题的考查落到了实处。再如江苏卷更是有以下三点调整:⑴由2008年的“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调整为2009年的“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⑵把2008年的第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和第二点“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合并为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把2008年的第三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调整为了“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这些调整来看,都能看出突出各种文本,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的探究题、评价题的考查,这是一个方向,一个趋势,我们绝对不能漠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1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