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实验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构建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的组织者。根据这一理论,在自然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意创设一定思维形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勤于动手,勤于动脑,主动探索。那么,怎样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实验教学呢?
一、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教学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探究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但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课前,应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实验材料,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在教学《电路》一课时,我打破旧框框,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填空”配合的方法,让学生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材料(导线、小灯泡、电池等),在上课时展示。我发现有的小组材料不仅齐全,而且种类多,如:导线、开关有几种不同型号,甚至有的开关、灯座是自制的,电池也有大有小,我表扬了材料准备齐全的小组,也给没有准备齐全的小组配齐器材。这样,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教学帷幕也就这样悄悄地拉开了。
二、激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学生是自然课堂的主人,是自然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亲手准备材料,而且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培养。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学生为研究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研究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塞上有细玻璃管的塞子,将管口倒插入水中,观察水的气泡或水槽中的水进入玻璃管的情况;有的认为可以在管口涂上肥皂液,观察肥皂液的变化;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套上气球,观察气球膨胀现象。其次,在加热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有的用热水泡、有的用手焐等。无论哪种设想,我们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他们去尝试探索,结果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
三、加强操作,主动发展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如学习《滑轮》一课时,教师通过展示农村建房中用简易滑轮搬建筑材料的几组情境照片,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猜想,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研究,看谁的发现多。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去操作,尝试组装不同滑轮进行实验探索,学生从自己的实验和同伴实验的数据中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方便(改变了用力方向),使用动滑轮省力。然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个既能省力又方便的装置,学生通过猜想,尝试组装了滑轮组,并进行了实验探索,取得成功。这样,学生主动参与滑轮有关知识的产生、发展、深化的全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质疑问难,在释疑中发展探索能力
“学贵质疑”。学习质疑问题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新课标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如学习《热气球》一课时,课前教师在教室外面点燃了一堆废纸,让学生观察。上课后,让学生交流烧纸时见到的现象,学生对纸灰往上飞窜的现象感到好奇,纷纷提出“纸片纸灰为什么会往上窜呢?”“是什么动力在推它们呢?”“为什么烧火时会产生往上的力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地进入新课。学生根据猜想,确定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结论。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不断地发展,对空气受热上升产生兴趣,通过讨论,自学课本,根据不同材料设计并自制了简易的热气球。因此,学生的质疑问难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处、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引导学生质疑,在不断地质疑释疑的矛盾中探究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实验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