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生活化”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行知先生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理论实质时曾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数学教育方式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从而逐步学会生存本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意义。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生活化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中学到数学。
创设有趣的场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入门的老师,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
创设富有探索性的场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在操作实践中发现,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亲身体会成功与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找结论的过程。如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量一量课桌、教室、篮球场等的长和宽,计算面积等。
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如在圆锥体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直尺、水、细砂、大小不等的圆柱、圆锥容器等研究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所需材料,分组实验,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演算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事物规律的过程,经历了一个充满探索、思考的过程。
三、探索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境,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打破封闭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索→应用→新问题→再探索”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实施课前开放,初步感知新知。与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不同,开放式的教学先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在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例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前,先让学生了解所要学的知识,再动员他们事先去调查自己家里近几个月的用电和用水情况,为数学提供第一手材料,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应该向水电部门提出哪些建议等,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进一步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应用性。这种渗透方法,有利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拓展了学习渠道,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行课中开放,促进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开放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改变改变课堂提问的单向性,既教师问,学生答。开创“教师――学生”,“学生――教师”的双向提问式教学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最终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实行课后开放、提供自主空间。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某一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相信学生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提倡把问题带到课外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课后计划、学习内容等;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着通过生活实际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捕捉生活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