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胜 张 真 魏小红 李 唯 李朝周

  【摘要】笔者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制度、实验教学和实习等提出改革设想,以期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 教学内容 改革 考核制度 实践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37-02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Technology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Li ShengLi WeiZhang ZhenWei XiaohongLi Chaozhou
  Sun PingWu JilingWang Jianping
  
  Lab. of Plant Cell Engineering 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70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Technology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was proposed, focusing 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exam mod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practice, so as to guarantee our teaching quality and enhance teaching effects.
  Keywords: Plant tissue cultur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ation; exam mode; practice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的无性繁殖技术。自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rbelandt 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来,特别是近40多年,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渗透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医药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设备、方法和应用,以实用为目的,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实际操作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开展离体培养克隆植物的基本技能。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应用该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课题探究活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人才,我们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试验、实习等提出改革设想。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注重知识的拓展
  在面向开放式教学改革方面,首先在理论教学中,在讲授课本的基础上,安排学生阅读该课程相关的科技期刊和专业文献,写出综述论文;在教学内容方面,所讲授的内容要有深度。首先,要善于抓住本学科的本质―细胞全能性及其实现;其次,要善于挖掘学科内容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形成结构严谨、完整统一的逻辑体系。教师的讲课要有新内容,要有独到的见解,要不断充实教学中的信息量,包括学科的最新成果、教师的科学思想和创见、学科的前景、存在的问题等。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1.2 注重知识的更新性
  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的形成,教学内容是否新颖,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为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深度,能在讲解学科原理、结构、概念的同时,指出探索学科发展的方法论,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介绍研究方法。教师对本门学科过去的历史、现有的内容必须十分熟悉,这是前提,但仅有这个前提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必须跟踪学科发展,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对本学科发展的前瞻性内容能准确地把握[1]。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内容非常广,发展的速度极其惊人,就传授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对于本专业课教师来讲,跳出书本的框框,站在世界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掌握组织培养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把这些动态、研究成果以及有待攻关的重大课题在教学内容中反映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未来发展新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预测、预见和构想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2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再灿烂的教学内容,如果不结合科学的教学过程,也仅仅是闪烁而已,绝不会发光。而掌握着整个教学过程主动权的教师,如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则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1 注入研讨式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国内外高校改革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索一种创新性的教育体制,试图在教育理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变革。研讨式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改革探索中的成果之一,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教学体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所谓研讨式即研究讨论式,它通过教师教学示范与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讲稿 ―小组讨论―学生讲课、师生共议―总结五个步骤,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在该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归宿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即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2.2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中的许多实际操作环节,如无菌操作、接种技术等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在传统组培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操作的教学方法却难以保证授课效果,经常导致学生在操作时手忙脚乱,达不到规范操作的要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操作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培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2.3 组织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作专题报告
  针对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的研究热点,给学生提供信息,指导他们走进图书馆,查找有关的资料、撰写相关的综述在课堂上作专题报告。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对课堂讲授也是很好的补充,而且锻炼了查找资料、总结资料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1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变部分过程性实验为全部过程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课基本上是实验员准备试验用具,配制实验试剂,上课时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然后学生按教师的方法进行操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学生只是完成了全部实验过程的部分步骤,是部分过程性实验。在我们的实验中,实验所需药品由学生自己计划,试剂需要量由自己计算,然后自己配制,实验自主性高,训练了学生统筹安排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3.2 尽可能进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基本技能后综合技能,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实验内容。大致分为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方面实验内容,兼顾了各种器官的离体培养。除部分基本技能项目外,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项目都是在教师明确实验目的及注意事项后,由学生自选外植体材料、自主性设计培养基配方进行实验,并做好组培成本与效益分析,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开展实验活动[6]。
  4 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试制度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制度[7]。“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的科研态度。因此有必要建立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笔者认为除了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外,还需进行实践技能和科研素质的考核。主要应从以下方面拟定考核办法。
  4.1 理论知识方面
  4.1.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概况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1.2 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4.1.3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或商业性种苗生产企业的设计与构建。熟悉培养室常用仪器、设备及用具,并掌握其使用方法、熟知组织培养实验室常用药品,并掌握其性质、用途及配置方法;
  4.1.4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中如洗涤、灭菌、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等技术环节,并掌握其操作规程,会熟练操作;
  4.1.5 了解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条件;
  4.1.6 掌握植物组织器官培养的基本技术;
  4.1.7 掌握植物组培快繁及脱毒苗培育技术;
  4.1.8 了解重要植物(20-30种)组培快繁与脱毒技术及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经营原理。
  4.2 实验技能指标
  4.2.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规划设计与实验室工作能力;
  4.2.2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操作能力;
  4.2.3 器官培养等不同组织培养方法应用能力;
  4.2.4 资料收集、试验方法选择、试验设计与实验分析能力;
  
  5与生产、科研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教学化”是当今高校教学与科研积极互动的集中表现[8]。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中,鼓励大学生申报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方面的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验中对理论的应用。组织学生到专业化的或综合性的组培工厂去参观考察,作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学生感受组培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广阔前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联系实践来学习理论。
  
  参考文献
  [1] 谈慧(2007).略论高校公共基础课的优化教学[J].经济师,1:144-146.
  [2] 赵芳,刘国平(2007).论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怀化学院学报,26(2):153-154.
  [3] 郭汉民(1999). 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2):109-110.
  [4] 刘进平,莫饶,李彦军,吴繁花,莫廷辉,赖杭桂,韩平原(2005).“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材建设与教改实践[J].农业与技术,25(4):194-195.
  [5] 黄素华(2007).《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探索与改革[J].龙岩学院学报,25(2):82-83.
  [6] 姚晓惠,张峰(2007).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包,23(6):125-127.
  [7] 李玉红,周先林(2007).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北京农学院学报,22(2):71-72.
  [8] 徐桂秋,李华良(2004).高等学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9):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