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 娟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佳作传世,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括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确立“生本观念”,努力做到教为学服,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依托作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熏陶感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竞赛激趣
无数经验证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高的多,即使对自己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希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背诵积累是古诗词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往往不能坚持,可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来改变。学生因为目标明确,因而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能高度集中。
二、故事激趣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不少很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也可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生活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赠汪伦》时,老师可适时介绍:一天,汪伦听说李白将来泾川,便写信迎请,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告诉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听后也忍俊不禁。
三、想像悟情
诗重感情,诗重想像,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像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像,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来再现,丰富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如在《赠汪伦》教学过程中,老师启发学生想像:汪伦为什么此时才来踏歌送行?学生有的说,是李白怕汪伦伤心,事先并未告诉,所心汪伦得知消息后,匆匆赶来;有的说,汪伦正在家里准备美酒赠李白,所以姗姗来迟;有的说……教师又启发学生想像:李白此时可能会做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李白“嗖”的跳船上岸,与汪伦道别;有的说李白看着汪伦,想着汪伦这些日子对自己的款待,忍不住吟诗一首(即《赠汪伦》);有的说……不难看出,学生对李汪之间的深情已有较为深刻的领悟,诗中之情也有了依附,这样悟情是真真切切的,扎实有效的。
四、朗读见情
古诗词原用于吟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散),均衡,因此,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使诗词流溢着音乐的旋律。此外,在古诗词教学中少分析,多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一条宝贵的经验。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读也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有的音调要缓慢,低沉,像陆游的《示儿》,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出来;有的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调来朗读,如《赠汪伦》中表达的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
五、表演抒情
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理解之后采用表演的方式。在教学古诗<回乡偶书》中,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老师请一个同学做诗人贺知章,又请几个同学做村上的孩子表演当时的情形,这样就促使着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表演的形式,不仅使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同学的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的色彩。表演中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结果。
六、绘画悟情
文字是抽象的,图画是形象的文字,采用“吟诗(词)作画,以画讲诗(词)”的方法专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符合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如教学低年级的《草》时,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景。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在画一画中理解了诗的意思,感悟到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七、以境启情
古人作诗词有其背景,古诗词的语言学生有时难以理解,所以,教学古诗词时,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创设情境。善于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情感的信息畅通无阻。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送行画面,再现当时当地艳丽的春景,伴以悠扬的音乐和感人的朗诵。当学生看到孤独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天边,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此时,不用老师讲解,他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朋友情深”。
八、以知促情
诗人作诗(词)有其特定背景,有其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不知背景,便不能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教学《江雪》一诗,在粗知大意后,教者说明,这首诗是诗人柳宗元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不少人认为此诗是单纯的写景之作,其实是误读了。诚然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境界十分清寂孤单,然而,雪天寒江是垂钓的时候吗?能钓到鱼吗?显然。诗人所写的不是实景,而是想像之景,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写这种想像之景呢?白雪象征着皎洁,孤舟寒江象征着孤高、特立独行的品格――这首诗实乃诗人自咏怀抱之作,虽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诗人以鱼翁自喻,流露出来的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愿与当政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总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