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多媒体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吉海

  农村的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设施的逐步齐全,多媒体也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工具,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能解决传统教学枯燥单调,方法单一的缺点,但是多媒体由于其局限性和自身的原因也具有一定的弊端,所以必须正确、合理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一)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枯燥的方式。
  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模拟动画等直观的表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多媒体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在视频、音乐、图片、动画的环境下,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疲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运用于愉快教学也很大的帮助,一部轻松的多媒体短片能很快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缓解情绪,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三)便于扩展和深化知识,扩大学生视野。
  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成为教学宝藏,很多资料都可以轻松的获得,种类多,知识全面。可以多方面展示教学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也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通过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查阅资料,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和知识要点,从而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答疑解惑。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传递丰富的知识信息。
  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并且能节约板书时间,因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农村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一)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容易受到课件本身内容的局限性影响。很难发散开来。
  但许多教师在整节课中几乎不动粉笔,就像一个解说员,让多媒体取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讲台教学对学生启发诱导的积极作用。
  
  (二)许多老师计算机水平不高,制作的课件质量不高。甚至不会制作。经常是借助他人制作好的课件或直接从网上下载,这些课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学生群体和实际的教学情况。
  有些新的概念和事物农村学生接触较少,没有这个基础和思维理念,而课件中出现了,学生就很难理解。
  
  (三)农村学生对计算机接触少,好奇心强。容易走神。注意
  课件的声音,动画切换过程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只顾去观看影片,听音乐,觉得好玩,不去思考问题,忽略了课件内容,课堂气氛倒是很热闹,一节课下来并没有学到知识。
  
  三、农村多媒体教学运用现状
  
  (一)硬件缺乏,设备不齐全。
  限于资金不足,农村中学只能配备一些简单的教学设施,购置几台电脑。至于多媒体教学设施要么没有,要么就是配备不齐全,电教室常常就是彩电加VcD的简单组合。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不够,教师就是使用也取不到好的效果。
  
  (二)观念陈旧,排斥多媒体。
  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影响着教师的认识,以致在有些教师的骨子深处,始终认为教材、教案、粉笔、黑板就是教学的全部。至于多媒体教学那不过是尝鲜,偶尔试试罢了,并没有把多媒体正在的运用到教学中来。
  
  (三)计算机基础差,操作困难。
  农村中学许多老师不会操作计算机,在使用课件时经常会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遇到机器故障更是手足无措,以致误导学生,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三、农村多媒体应用的几点建议
  
  (一)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
  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例如用计算机随机抽取学生答题。提高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二)不断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计算机水平。
  熟练的掌握操作技巧,制作高质量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件。教师熟练的掌握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真正搞好多媒体教学,发挥其应有的辅助作用。
  
  (三)注重传统方式与多媒体相结合。课件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必须是主体。
  不能用课件代替了教师,喧宾夺主只能是适得其反,无法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有的魅力,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技能,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灵魂。
  
  (四)完善相关的多媒体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齐全的设施才能完整发挥多媒体应有的辅助作用,保障多媒体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虽然农村教学的多媒体运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病,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在教师的不断摸索和努力下,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把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作为出发点,根据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人为本,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为农村教育教学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