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润物细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宗忠民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通过亲身体验以及技术与社会相关性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技术素养,对技术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现实的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190-02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以着力发展学生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提升目标。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改变陈旧的技术观点,让学生有亲近技术的情感、包容技术的积极的态度和现实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共同构成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体现了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完整性,验证了《普通高中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价值和有效性。它们之间是和谐统一的三维目标。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如何使它们具体化,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提升到理论,颇具思量。
  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
  1.1基本概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学大辞典》)。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由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态度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
  1.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关系
   价值观和情感是态度的构成要素,是态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引发另外要素的相应反应,因此,要素之间要协调一致性。
  1.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通用技术》课程体系中,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是不可或缺,贯穿过程始终的学习品质的具体表现。通过过程与方法的实施来达到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用知识与技能来充实基础性目标。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参与技术活动的品质,思维个性的特征,对技术、人文特征的体悟和相关的观念意识等等,是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反应和追求;反映了技术课程对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对一般价值观的形成和学生情感方面的一般发展作出的贡献的客观现实;是对学生意识的培养,意志的锤炼,品质的塑造,观点的形成以及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奠基意义和核心的作用。它不等同于“德育”,但它一方面包括了许多德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包括了一些超越道德范畴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是对技术产生认同的巨大的原动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的体现
   改变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高中生正处于易于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时期,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无意地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些理念、理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通用技术中的“流程与设计”的观点解决问题,“系统与设计”中的系统的优化来提高效率等等,无形中强化了技术的意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转向包容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强化技术意识,从思想意识方面进行强化。如教学中穿插日常的科技新闻、我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突破、高科技产品的发展,神舟系列的太空探索、“嫦娥奔月”、奥运会中的科技产品……
   选择恰当的方法,使学生亲身参与技术活动过程中去。如学习了人机关系后,布置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在上下学的途中观察人机关系不合理的现象。像盲道中的障碍物,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一些做法:如交通路口的红绿灯,不但有色彩,还有形状符号和倒计时显示的配合。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将教科书中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知识予以提炼和概括的成果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予以呈现,为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新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经常运用“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以及“人机关系”的概念与知识来阐述教学活动。
  3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改变着学生对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于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平台(新产品的高成交量、创新产品的高利润率),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学生领略了技术世界的奥妙与神奇,关注了技术的发展,将形成对待技术问题的积极的态度与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这将是技术观在现实社会中的最基本体现。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影的挥之不去的为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与愿望的对自然进行的改造活动,与现实社会关系十分密切。财富以物的形式出现时,往往是以技术产品的方式呈现 (从黄金饰品到不动产,无不深刻地印记着技术的烙印) 。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试验、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从不断的探索中发展人;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解放人;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利用技术保护人。所有这些都是有不甚枚举的例子为佐证的。
   强化技术活动的成就感,不仅让学生体验技术过程,要求师生互动地参与技术过程,对有价值、有创意的要充分给予肯定,如海狮顶球作品中的凸轮采用偏心轮的方法解决,是一种很有创意的设计,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给以充分的肯定。《技术与设计2》所体现的是当今科学与技术发展崭新成果和先进文化以及现代技术观指导下的技术学科的基础内容,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技术的需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方法。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究与创造的兴趣,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的很好的载体,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对于这部分教材所编排的专题性技术与设计,在运用《技术与设计1》中所倡导的一般性技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的同时,结合具体专题内容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技术设计实践。使学生了解了技术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对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新认识。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事物方式的变化,技术已不是僵硬的、冷冰冰的、单调的程序与方法,它既是一个由设计、制作、评价等环节组成的丰富过程,也是一个集一定的思想与方法、一定的操作要领以及包括道德感、艺术性、文化特征等在内的人文特征于一体的结构。由此,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就应当是充满着情感的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过程,教师的授课也应当是一个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多学科视野的渗透的广袤世界。技术教学更应该反应当今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使学生透过这些成果,感受技术的未来发展。
   立足于素质教育和社会转型的恢弘背景,回归学生的终生发展,确立“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努力使学生通过《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主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积极探索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技术观念。使学生对待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处于最佳状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4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