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在新课改中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焕玲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从单纯的传授运动技能开始的,而是从师生的情感体验,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的,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对这点有了更深的体会。体育活动强调人们亲自参与体育锻炼,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忽视这些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兴趣离不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
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喜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就越强。坚持终身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学校的体育教学,同其他文化课一样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体育教学,不单要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使之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要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昧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能力,同兴趣、爱好和习惯一样,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的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虽有上述的共同点互相联系之外,但仍有严格的区别,而不能相互代替。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应着重强调体育教师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相配合,促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成为爱好,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需要激发和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