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语文大纲规定:“阅读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和信息的“接收器”;阅读能陶冶情操,是精神的“冶炼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每篇课文、每一课堂做起,但教会学生阅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有其渐进性和长期性。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提高。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当代的小学生,培养其阅读兴趣显得十分重要。因为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大多受“按期效益”的支配,只要达到训练目标,获得优秀成绩,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取得竞赛的成功,学生都会兴致勃勃地做他们平时觉得枯燥的事。因此采取下列措施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①阅读训练之前提出难易适度的目标,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感,训练结束有切实的达标感;②善于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如打分、鼓掌、恰如其分的赞扬)对学生训练的结果作出及时、积极的评价;③坚持分层训练,提出不同训练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如我在教《第一场雪》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体会雪景美,除了让学生自由读书,划出雪景美的句子外,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体会,爱画画的可以画出雪景的美;擅长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读出雪景美;善于想象的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诉说雪景美……总之,给每个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④组织竞赛、辩论等多种形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吸引学生好奇心的重要途径。我教小语第十一册《将相和》时,一开课,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听似平淡的问题:“这篇文章的课题好像是三个多音字组成的,它该怎么凑呢?”此时,我发现许多同学跃跃欲试,于是又适时提出了一个要求:“请说出这样读的理由。”这时,他们不勇敢了,有的开始动手翻字典。看到这种情形,我鼓励他们:“其实,课题的读法,即使查字典也难予确定,等你读完后才会明白,现在认真读课文,看谁最会判断它的读音,并能说出理由。”这样,一个带有悬念的课题将学生吸引到文中去了。
  
  2 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是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以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勤读适合自己年龄和认知能力的课外少儿读物的习惯,从而锻炼学生的自悟能力。
  
  3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我国不少教育家主张“学贵自得”,就是教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他们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也是教会学生阅读的重点。教师适当讲授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密切结合学生的阅读实践,相机指点,学生悟出规律后,教师再传授阅读方法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如在教《小猴子下山》一文时,教师先扶教第一段,让学生先看插图,然后从图到文,再从文到图,紧扣“非常高兴”这个重点词,图文对照,弄清“非常高兴”的原因。最后总结出“看、读、画、议”的学习方法。然后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学后面几段。
  
  4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克服困难的主体仍然是学生。即使在非由教师讲授不可的情况下,教师也应该尽可能一边讲授,一边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采用讨论法,使学生的思维在多向流动和撞击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多让学生在自读后讲给老师听,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解决,学生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逐步提高克服阅读困难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