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改革课堂 创造着眼未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行知说:“创造是每个人能做到又必须做到的事情”。“生命只有在创造中才有意义”。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只有在创造中才具有活力。只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小学阶段的300篇课文都是创造性的“文”,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造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创新因素,凭借教材开发学生的潜质。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多维互动”,让课堂走向民主、和谐、生动、高效,倡导自主预习,展示交流,点拨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使教学更具生命活力。
1 提高科学素养,分清主导与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班级风气的优劣……这就是“主导”。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时,就应在教师身上找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直终成为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即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地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如《林海》的教学: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绿颜色来呢!现在我的眼前就有许多未来的画家,请你们这些未来的画家来描绘一下大兴安岭的绿吧。学生在老师充满信任的话语,饱含期待的眼神中纷纷举起了小手。“大兴安岭的绿有嫩绿、墨绿、青绿;还有苹果绿、草绿、鲜绿;还有些绿颜色从山脚至岭顶由浅入深,有的又由深到浅,简直太丰富了。”
老师及时肯定:对!这是多么有层次的绿,多么动人的绿,多么令人心醉的绿呀;像绿色的云朵,降临到祖国大地;像绿色的海洋,所以老舍爷爷把课题叫“林海”。在这里,学生思维独特,个性得到张扬,想象的潜能得到极大地发挥。
2 培养创造能力,展示知识与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展示知识的全过程,除了要搞清楚知识本身外(我是谁?),还要揭示知识的形成(我从哪里来?),知识的应用(我到哪里去?)。知识教学要力求深入浅出,必须联系旧知,联系生活。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功夫就在于能用很浅近的方式揭示较深奥的内容。他们往往都能很巧妙的在新旧知识之间,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贯通的桥梁。另外,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课堂教学中,有教师因学生答错一个知识点而大发脾气,说过激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损害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有学生从此不再喜欢学这门功课。这是典型的因小失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知识作为一个载体,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求知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将“教书”的过程变为“育人”的过程。如为考试而教的课堂,教师的着眼点只是为考试。“考点”决定课堂教学中的“教点”和“学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把考试可能考到的内容教到位。因此,课堂设计没有了整体感,显得很零碎。有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这真是万分危急的时刻!学生的朗读也正进入状态,教师却突然叫学生停下,提出一个问题:“着”有四种读音,你们知道吗?……一下子课堂教学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弊端很多,但仍有不少教师不愿抛弃这陈旧的套路,因为在考试改革没有太大作为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应考”的效果确实还不错。
3 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科内融合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做好归类、合并工作,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意识地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学生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多维的思维方式。如《桂林山水》一课,文中有一段这样精彩的描写: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堂上我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同学们,我们这里是云贵高原的北缘,退耕还林这几年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荒山变成浪漫山区,它的美与桂林的美各具风格与魅力,请同学们周末到森林中去走一走,用心地体验一下它的美,然后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写一段话。生写道:这样的森林淹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森林,再加上空中白云朵朵,田地路边绿树红花,坡上牛羊点点,让你感到像是步入人间仙境,真是“昔日黄山坡,今日绿色行”。
引导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收集信息,虚心请教,走出课堂,向广阔的生活要答案。“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开放的、创新的,才是最鲜活的、最佳的作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