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加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明兰

  摘 要:目前大学英语主要存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依赖心很强,自觉性较差,学习比较被动,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等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语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有的学生依赖心很强,自觉性较差,学习比较被动,学习方式单一。
  1.2 教师“一言堂”。主要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许多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使学生沉默寡言。
  1.3 面向全体不够。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一般说优生较大胆,差生不太主动。就算有一两个“尖子”学生跃跃欲试,也是教师和一两个学生在演戏,而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台下的观众。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决不仅仅指一两个学生,而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大多数学生无动于衷,思维处于抑制状态。
  1.4 师生关系较疏远。教师对大多数学生了解不够。
  
  二、“自主学习”与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因此,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目前有的学生依赖心很强,自觉性较差,学习比较被动,学习方式单一。课堂教学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学会使用各类学习工具,学会怎样查阅各类资料,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积累知识,应用知识。而不是传统的灌输的方法,强迫学生接受,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大学生如何加强自主学习
  
  3.1自己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就能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从中摸索到自学的方法。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开始。首先要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然后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预习范围(看课文正文前的“预习”;看课后“思考、练习”题;看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
  怎样使预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呢?还应有自我监控的过程。自我提问是元认知监控的常用方法,在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单提醒自己。
  (1)我学会了课文中生字新词了吗?用上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2)我试着给文章分段了吗?了解主要内容了吗?
  (3)我画出了文中的重点词、句、段了吗?
  (4)我画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我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读书了吗?我把提出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努力地尝试解决了吗?我是不是把不懂的地方给落下了?
  (5)我把预习范围预习全了吗?
  3.2 自提问题
  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开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书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航标灯,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对学生读懂的部分教师坚决不讲;对于疑难部分教师要疏导性地讲,不要详细地讲解。
  要想自己提出问题并非易事,非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不可。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1)从音、形、义提问。
  (2)抓住关键语句在难点和重点处提问。
  (3)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空白平淡处提问。
  (4)由人物的言行动作去推测人物内心提问。
  (5)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
  (6)从课文题目或结尾处提问。
  (7)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
  (8)从文章写作特点或比较优劣处提问。
  “自己预习,自提问题、”的教学过程如下:
  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有预习,检查交流预习就应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学就应该以检查交流预习情况作为开始。“请同学们汇报、交流一下,你在预习中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读懂了哪些内容?”
  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这个环节,也锻炼了听、说能力也是一种合作学习,在汇报交流自己意见和看法时还注意怎样听别人汇报。怎样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呢?(1)汇报交流的内容要讲清楚。(2)要说明自己学会读懂的知识在什么地方,具体到哪个自然段,第几句话。作以上两条要求的目的是让其他同学知道你在汇报什么,知道你汇报的内容在课文的什么位置,准备评议吸收,或作补充。(3)汇报的同学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4)汇报时要谦虚,说话要有条理性,让同学们能听懂你的发言。因而要在汇报交流发言前想好要说的话,或拟一个发言提纲。作这一条要求的主要目的是让发言同学充分准备,训练自己说的能力。怎样听别人的汇报呢?(1)聚精会神地听发言,认真地思考。(2)要从中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和不懂的内容,准备好自己要补充的意见。(3)听发言时要有礼貌,不打断别人说话。以上三条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因为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作这样引导性的提问:(1)你在汇报学习收获时怎样说别的同学才能听得清楚、明白,从中学习到你告诉他的知识?或你怎样汇报才能展示出你经过努力所获得的学习成果?(2)别人发言时你应该怎样做?
  自提问题,归纳整理
  学生在预习中能读懂一些内容和学会一些知识这是自然的,但是同时也会有一些知识不了解、弄不懂,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在学生汇报交流了预习收获后,还要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这也是必然的。学习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1.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后,分小组进行学习。按学习能力情况分层组建小组,分层要求。4―6人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小组长由成员轮流担任,学习能力强的小组与学习能力差的小组结对,开展学习交流。要想让小组学习真正有效运转起来,不走形式,就必须让学生遵守一些活动规则。因为社会学把课堂教学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说到底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社会化的过程。(1)小组活动时,每个人必须聚精会神地听同学发言,边听边思考。(2)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表现自己,谦逊有礼貌。(3)进行公平竞争,友好地合作,轮流在结对小组或大班交流。(4)小组成员之间要平等互助,共同进步。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首先提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你应该怎样做?提醒学生自我监控自己的活动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在本小组里解决的就在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解决,本小组不能解决的,可与结对小组共同探究,若仍不能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则由小组长整理记好笔记,准备在全班提出来请求其它小组的同学或教师帮助解决。在小组学习时要注意:有些问题自己认真读书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小组里能努力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拿到全班来讨论,不能有等、靠的依赖思想,也不能让这种不利于刻苦学习的懒惰思想滋生。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是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

  3.3 自读为主
  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读书解决,这实质上是唤醒学生由于传统教学失去的主体性意识。自读为主需要教师帮扶,首先教给自读的方法(自读提问单),要经常性地训练。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来保障自读顺利进行。第三,要以小班合作学习和班级范围的学习交流的形式分两步展开自读。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提出来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3)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认真阅读有关段落,批注自己的理解。先在小班进行研讨,然后在全班进行研讨。
  用以上提问单去提示学习,这样学生在自读时就不会流于形式或只停留在内容或故事情节上,就会自觉地对文章的思想有深入的感悟。
  在“自读为主”中完成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不算完全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了使这一环节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特制定如下提问单:
  (1)我理解了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了吗?
  (2)我学习到哪些写作方法,从中学到了作者哪些观察、表达方法?我写小练笔了吗?
  (3)我背诵了精彩语段了吗?
  (4)我做了读书笔记了吗?(如记下精彩的语段、写作方法、自己的读书感受等。)
  3.4 组织讨论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组织讨论”是教师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或者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各抒己见,通过激烈的争论使学生在自学阶段的认识得到深化、巩固、更正,进一步探求新知的过程。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
  可按下列步骤:
  第一步:讨论准备。师生更新教与学的新观念,认清讨论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第二步:选择议题。议题的选择应符合课题的需要,学生的实际。议题的选择,可围绕“五点”:1. 分歧点,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出现分歧问题时;2. 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3. 联系点,课题与现实生产,生活相互联系时;4. 混淆点,知识点之间相近,容易混淆时;5. 矛盾点,课题中的观点与现实社会现象相互矛盾时。
  第三步:进行讨论。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讨论形式。如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师生对话讨论等。
  第四步:结束讨论,归纳总结,针对学生对议题的讨论情况进行比较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3.5 精讲解惑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
  “精讲解惑”是教师根据讨论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对学生未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必要讲解,帮助学生解惑,准确掌握知识的教学环节。教师用最短的时间,借助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进行的必要的讲解,突出重点,解决矛盾,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务必切中要害、“针砭时弊”、“对症下药”。精讲过程中应根据课题内容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学生能理解的知识点应略讲或不讲。于中国论文下
  第一、讨论是师生、学生关系的“润滑剂”,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是互动的、协调的。自主学习“四环节”始终作为模式出现,不能代替教学内容,而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防止“形式化”、教条化,忽视教学内容的决定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发挥它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影响,又要克服不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搬硬套。
  第三、学习小组的组建与激励机制并重。制定小组讨论纪律,发挥小组成员间的监督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创造性,树立小组长的威信。教师及时了解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时给予纠正或肯定,寻求改进办法。
  第四、预习提纲、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布置一定要适度。预习提纲,应有利于学生钻研教材,课堂练习侧重于突出重点,课后练习应侧重于巩固知识,把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三者都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对学生自觉性和自律能力的考验。
  第五、正确处理优生和差生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兼顾优生和差生,自学提纲要难易适度,讨论时要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一般说优生较大胆,差生不太主动,对差生应设较易问题,进行必要的鼓励,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课后应主动多接触差生,了解他们的想法,纠正错误观点,消除差生对教师提问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第六、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深入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学中注意把培养积极学习的情感放在重要地位,通过与学生平等、亲切、无拘束地交流,使课堂气氛温馨宜人,热情积极,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四、效果评估
  
  1. “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积极发言的学生大大增加,观点新颖,涉及面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性明显增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布置作业的数量减少了,学生的负担减轻,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克服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学生在课后能主动完成作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复习功课,预习新课,使自己更能表现自己,不懂的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师生讨论就能完成,教师能准确把握课程进度。
  2. 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思考教材,提高了授课质量。旧教学法已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原来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一型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的,现在学生是主动的,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发挥,教师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很难胜任的。
  3. 改变了师生的敌对状态,逐步形成了平等和睦、友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本文系2006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6y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