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小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立新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主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 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必然结果,它是逐步由“应试教育”转轨而来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突际应用能力。
  
  一、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目前,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其原因产生于自我因素与社会因素。
  初三数学整个复习过程中,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有理数”一章时,学生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复习“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学生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学生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这一教学过程仅仅相当于一种游戏,但突出带动了学困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多数初中生仍停留在教师所要求和布置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学习状态,学习的被动性较强,主动学习和探求知识很不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的被动性,表现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死记硬背。他们上课抄笔记,课后抄作业,复习考试按教师指定的背课本和笔记,还有许多学生大量地看各类题解,这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他们的学习缺乏独立性,离不开教师这根“拐棍”;而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三,学生被迫在课上课下大量做练习,重复性的无效劳动占去了很多学习时间,负担过重,这就显得学习被动和方法过死,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环节上,凡采用具有独立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与其学习效果的相关程度都很高。但是,不同年级的相关点是不同的,它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不同。因此,对于初三学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的具体指导,要开设学习方法课,引导学生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概念内容逐句、逐段举例、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其次,自主选题、做题,最准确地巩固当前所复习的知识。最后,做好错题集,进一步回顾自已过去解题时忘记了什么,忽略什么,找到最佳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
  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首先是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其次是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最后是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有时多次受阻而后“灵感”突来。不论哪种情况,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这些方法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它解法,可使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初三数学的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中,在探索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希望本文仅是教学中的一个引例,与广大教师共同探索,进一步改进、完善我们的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