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化学知识落实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效凌
摘要: 化学知识的落实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在新课标下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在新课标下落实化学知识的策略、方法、途径,把知识落到实处,是体现新课程理念,达到新课程标准培养要求的必由之路。本文尝试提出几种策略和方法,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落实知识。
关键词: 化学知识 落实 策略
学习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落实依赖于知识内容和本身的特点、施教者的行为、受教者的接受能力和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协调诸因素的关系,研究对化学知识的落实特别是在新课标背景下知识的落实就尤为重要。策略方式得当便可以使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和谐愉悦,知识掌握扎实,运用知识得心应手,甚至创造出一些奇迹。
知识的落实就是通过施教者这个外因对受教者的内因起作用,达到共鸣,使后者调动全身心的力量来接受知识。因此,一切的教学活动的策略都应围绕受教者的接受活动展开,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达到落实知识的目的。所以我们认为在新课标下化学知识的落实应按以下策略进行:
1.充分挖掘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降低理解知识的难度
全新的知识在教学中并不是很多的,绝大部分“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因此回顾旧知识对于理解新知识能起到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把知识的难度降下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以得氧失氧为判断标准,而高中则以化合价的改变为标准,在复习初中典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引出它们的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感到陌生;再如学习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初中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类比,二氧化碳有的性质二氧化硫都具有,二氧化碳所形成的碳酸盐的性质与亚硫酸盐的性质相似,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只需把相关反应中的碳改为硫即可。
2.构建知识网络化是落实知识的主要途径
知识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对知识进行分类列表复习有助于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而知识网络化更是形成整体概念和知识体系的主要办法。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如学完钠铝铁以后,可以对所涉及的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完善知识结构。学完有机物后,也可以列出一张知识结构图,为解决有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以及书写转化的反应方程式提供帮助。
3.注重激励机制,使学生形成愿学乐学的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此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就比其它学科大得多,就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愿学乐学的心理,更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强化知识的落实。教师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赏识、表扬、评奖、竞赛、参与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中体现激励,在激励中促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成功的信心,加以强化,使之长期处于对知识的渴望状态,为知识的落实打好基础。
4.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是关键
知识落实与否的一个标志是能否解决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恰好是这方面急需的。在掌握了一些知识后再学习一些方法,特别是一些解题技巧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不足,可以教会他们转换解题信息,将题目中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转换,变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方法,发现规律,加以作答。如转换为实际情况、转换为1、转换为另一表达方式、转换为图示图表、转换为极端和守恒等。在解题方法上教会他们排除法、守恒法、代换法、差量法等,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理想的方式方法,达到使知识落实到位的目的。
5.及时纠正偏差是落实知识的必要环节
知识是否落实,在解决问题时一试便知。及时练习、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经过这几个过程,便能把知识落实到位。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错题记录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过程的得与失,配套相应练习,进一步强化训练,把错误消灭在初级阶段。
6.创造条件,手脑并用是落实知识的最佳方式
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多写多练,克服只看不写、只听不做、只抄不思的现象。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思维节奏,使学生积极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科学记录知识和规律,学会复习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并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人人参与、人人有课题进行社会实践和实验探究,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和方法,有所创新,并延伸到课后,影响长远。
7.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落实知识的有益条件
课前预习,课上及时记笔记,课后及时总结、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回顾旧知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落实知识提供了有益的条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解题习惯,认真审题,每题至少读上三遍,找出关键字词;认真分析,找出前因后果及相关的联系,涉及的相关知识,检索相关知识规律和特例;认真作答,搞清题中要求,确保问答一致;精炼语言,达到逻辑严密,一语中的,言简意赅的效果。
8.把握遗忘规律的作用,减少知识回生现象,提高落实效果
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遗忘规律的特点,前期复习间隔要短,后期间隔稍长,定期有规律地复习,以减少遗忘。
知识的落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多方面的制约,以上所列的策略仅是其中最主要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协调一致,共同发展,不可偏废,否则就会出现“木桶效应”,使知识的落实大打折扣,有违教育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徐效凌.中学化学激励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J].化学教育,2002,(4):16-18.
[2]徐效凌.解题过程中的信息转换[J].化学教学,2005,(7,8):118-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