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课程资源,增强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申国良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和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新思想品德课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念、体验、内容出发,选取学生关注的生活话题,把它引入课堂,引领学生对社会生活不断地进行体验、感悟、理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只有为学生所认可的事物,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为学生所喜爱和关注,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学习所需要的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进行尝试,实践证明效果较佳。
  
  1.对时政新闻的挖掘
  
  时政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的报道。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都有新闻在产生,就在学生的身边真实地存在着。假如我们把新闻引入课堂,那思品课堂就会变得鲜活,具有生活的气息,充满时代气息。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地添加、删减、更换具有社会生活意义的时事内容。另外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搜集,时政新闻就变成了教学的鲜活的素材。而链接时政新闻是践行“小课堂、大社会”教学改革的主渠道之一。
  在讲授“生命的独特性”的知识内容的时候,我引入了关于“克隆人”的时政新闻。因为这一新闻很新颖,学生特别感兴趣,而且与生命的独特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学生听得特别认真,对时政材料阅读得十分认真和细心,讨论的时候特别激烈,在小组内简直炸开了锅,惟恐自己说不上话,对教师的点评也特别关注。可以说这则时政新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积极性,使学生既获得了体验,也进行了探究,使其知识脉络清晰了,能力提高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2.对现实问题情境材料的挖掘
  
  学生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道德两难问题,如关于诚信考试时自己能不能作弊的问题;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碰到商家的欺诈行为但又是一点小东西的问题;关于学生能不能上网玩游戏的问题等,而且又是处于两难境地,因而学生感受最深,有很多的话要说,既急切地要与同学分享,又需要关心同学的感受和意见。这样的两难问题情境材料,学生是喜欢的,因为感之深必然受之切。
  把这些问题材料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情景对话,去思想碰撞,去寻找真知灼见,去建构自我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辨别能力和洞察能力等思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活情境中深化了认识,提升了社会适应能力。
  
  3.对生活化作业的挖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结合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作业应实现达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教学的能力目标,而教学的知识目标则应淡化,当然作业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知识目标达成的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社会热点或生活题材为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一些答案多元、思维开放、具有很强时代性的情感作业和活动作业。
  教师可把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情境,迁移到作业设计中,开展“帮一帮”、“做一做”等具有亲和力的活动,拉近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信度和效度,这也是新课改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4.对课堂氛围的挖掘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生活化应包括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因而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氛围也提出了要求。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中蕴藏着无数特色鲜明的生活事例,教师应立足课堂,能动地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积淀结合书本知识自然延伸和拓展到课堂中来,转化为学生的听声读写,并在听说读写之中引领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成长。
  如在讲述《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时,当我说要编撰“节水宝典”时,学生们都说: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循环使用;及时关上水龙头等,但从原生态的角度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我说:“洗澡擦肥皂时,把水龙头关上,这算节水秘诀吗?”这一下似乎开了学生的“话龙头”,于是用拖把拖地先干拖再水拖;刷牙时关上水龙头;下雨时接几盆水以备用;抽水马桶水箱里放进装了水的可乐瓶;不弄脏水就是节约水;口渴时不能先喝饮料等方法都进入了“节水宝典”。只要教师想学生所想,引领合理,学生丰富和广博的知识资源宝库,独特的生活见解和体验就会成为书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必将使课堂装点得更加富有生机,更有感染力,使思想品德教学更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只有让学生生活化的听说读写技能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效益,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活教育”,课堂成为“活课堂”,书本成为“活书本”。教师要让思想品德课堂服务于生活,教会学生品味生活,适应生活,进而成为一个个具有鲜活面容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公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