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海燕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首先要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其次要把握语文教育的现状,把新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语文教育的特点
(一)人文性。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而这些具有客观真理性,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语文则不同,一方面,它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又是深广的;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二)实践性。
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哲学可以由概念、范畴、法则、方法等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历史则是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生活化。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外语不同。学生进校前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不必像学外语那样从零开始,花很多气力去记忆大量的词汇,掌握语法的规则。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
(四)民族化。
语文课程汉语言文字具有灵性的特点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汉字由形、音、义构成,其中“形”是关键,这区别于拼音文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汉字特有的极富有创意的造字方法。传统的汉语教学词类讲虚实二分,句法重语序,修辞讲比兴二法。汉语的文化性也特别强,尤其是它的词汇和词组系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语文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中生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花时间,但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从而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的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三、改变语文教育的措施
(一)主动走进学生情感世界,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所有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而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交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这种对学生的爱,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同时教师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再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诱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创造教学情景,诱导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步,是有根据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只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能力,把握机会,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愿望,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2.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抓住中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所以,教师通过简炼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部位,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中的质疑,强化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而且是发掘了学生感悟课文的一个新的支点。
(三)语文课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指导学生对人物外在形象的观察,内在性格的分析,自然景况的描绘,艺术表达的剖析来感知美。运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鉴赏美,使其认识得到升华。同时从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去寻求,通过“思、说、读、写”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持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如利用说、诵、辩、唱、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学习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运用各种器官将信息注入大脑取得成倍的效果。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哪个学生对你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他就会刻苦钻研,以此为乐;哪个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毫无兴趣,他就会愁容满面,感到厌烦。因此采用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