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育平
摘要: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育中,教师应时刻融德育教育于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奉献精神。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教育教学实践
我国历来崇尚育人要“德才兼备”,德为先。我国的教育方针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摆在首要位置,可见德育的重要性。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要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教育无小事,时时有教育,处处是教育,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的教育者、实践者。
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在给中学生提供可以迅速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手段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条“病毒”蔓延的通道。从随意修改公用计算机的设置、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到互联网犯罪及黑客软件的到处流行,等等。这些让我们认识到: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如何正确而又负责任地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是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可见信息技术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时刻融德育教育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奉献精神。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融德育教育于信息技术课堂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奉献精神。
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穿插讲述一些IT界的精英人物和他们为了振兴祖国作出奉献的感人事迹,介绍当前国内国外计算机领域的情况和国家如何急需人才的现状,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将来报效国家。例如高一信息技术第一课,我首先给学生看根据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搜集的资料而制作的全球夜晚灯光图,让他们通过这张图来发现信息。一般学生都能发现全球的灯光亮度不同,最亮的是美国、西欧和日本,都是发达国家。我和学生讨论:①各国夜晚灯光亮度的差异,体现了各国都市化程度的不同,经济发达的地区,夜晚灯光就明亮,且灯光的密度也高。美国、西欧、日本三处最亮。②我国灯光的密度不高,且不平衡。从而教育学生:“我国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虽然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取得了无数可喜的成绩,但比起发达国家,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重任在肩,要多多努力。相信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会有一天,我们再看这全球夜晚灯光图时,我国的版图也和美国、西欧、日本一样亮。”再如,讲信息的载体依附性时,我结合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中的“早”的故事,说:“鲁迅给‘早’字找的载体是书桌,那同学们给自己的座佑铭安家时能不能找桌子等类似的载体呢?”讲信息的价值性,我联系读书的意义,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讨论,有些学生讲得非常好:读书为了提升人生的品位,实现人生的价值;读书是为了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很有当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味)……最后我通过总结,再次使学生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受到爱国的洗礼。再如: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中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时,讲中央处理器CPU时,我是从CPU的发展历程4004,8086,80286……讲到它在计算机中的核心地位,讲到它的价格,讲到它的产商:IT界的龙头老大Intel公司,这么值钱的一个小芯片却不是我国自己生产的……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向IT业的高科技进军。其实信息技术课更多的说应该是技术课,但在讲技术时许多时候教师都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设置任务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才智,任务的主题可联系国家、联系民族、联系家乡、联系人生等,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奉献精神。
二、对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引导他们向着健康、正确的方面发展。
当前高科技时代,网络信息瞬息万变,青少年更是乐在其中。在库尔尼科娃病毒、爱虫病毒、冲击波病毒、木马病毒和其他病毒造成一系列的损失后,电脑专家和法律官员逐渐描绘出这些电脑病毒制作者的形象。他们多数是十多岁的男孩子:孤独,对网络狂热,具有丰富的黑客知识和病毒编写能力。如果他能攻破一个网站,那么就能赢得他人的喝彩,满足其虚荣心。高中生的身心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们对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富于探索的精神,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这是积极的,教师应予以肯定和表扬,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破坏或尝试攻击他人网站等这些情况,教师不能武断地说他们道德败坏或就是黑客。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从正面加以引导,任由其自然发展,那么,今天我们的学生,明天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危害社会的黑客或犯罪分子。另外,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有些学生上机时对修改计算机设置特别感兴趣,反复修改屏幕保护程序甚至设置一个密码,使自己离开计算机之后别人不便使用;有的学生上机时任意删除计算机上的系统文件,致使下次开机时计算机的系统瘫痪,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重做系统。
学生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看似很小,但其实“小问题”隐含了大隐患,教师绝不能大意。通过对学生的正面接触和侧面了解,我认为上述的一些行为中,大多数是出于模仿和好奇心,但有的学生行为则已经明显是道德意识上出现了问题。由于缺乏起码的计算机道德意识,在模仿和从众的心理作用下,一个较为新奇的行为可以很快被其他学生所认可并效仿。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粗暴地全盘否定,而应针对具体的情况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例如对学生中出现的编程高手、电脑高手,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应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同学解决电脑故障,多为社会、为国家的网络安全作贡献,将来做一个IT界的网络安全专家。又如有学生上机时给计算机设置了密码,把这样的学生找来,教师可给他一台设置了密码的电脑,让其亲身体会这样做给别人带来的不便,使他自己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再如学生随意删除文件,修改设置,教师可让他自己来修复被他修改后的故障机,给他提供一台可上网的正常机,自己对照问题,上网去查找故障原因,逐渐排除故障,让机子恢复原样,这样既能让他体验到随意修改后带来的麻烦,又能让他学到一些知识。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防止因矫枉过正而使学生在以后的操作中变得缩手缩脚,另一方面,高中生已不是小孩子,可避免教师和学生的正面冲突,学生乐于接受,也乐于改正。
三、在班上开展计算机安全和道德意识的讨论,开展上网利弊的讨论,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009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现身长沙,与10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对话互联网未来:十年后互联网由你们决定。增强高中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非常重要。在高一信息技术课第一章讲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时,我结合课本知识,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要过度崇拜,又不要盲目排斥,而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当前是网络时代,学生对上网向来是热情高涨。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搜索上网的利弊,并把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组,来进行上网利弊的辩论,辩论过程精彩激烈。通过辩论,学生对上网的利弊有了深刻的认识,对网络安全和道德意识有了一定的领悟,比我讲解的效果好,气氛浓。最后我总结了上网要遵循“五要五不要”,教育学生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要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时刻增强自护意识,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融德育教育于细微之处,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以前我时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有些学生下课时,机子不关掉,凳子不放整齐,抬腿就走,甚至出现有学生在课堂悄悄吃零食,把垃圾塞到机箱背面去……学生对微机室的管理制度视而不见的习气,与现代公民的要求格格不入。
针对上面这些情况,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抓住点滴机会,融德育教育于细微之处。例如有些学生喜欢悄悄吃零食,把吃后的垃圾趁教师不备,塞到机箱后面。于是,我课后留他们打扫卫生,要求他们清除所有垃圾,包括键盘下、机箱背面,打扫干净后,谈谈打扫的感受,从而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并把他们的打扫感受传达给其他班级,进而对班上其他同学和其他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教育。我例举了日本广岛亚运会,近万人退场后,没有留下一片纸屑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学生下课后,不关机,书一拿走了;或者电源按钮一按走了,这些细微之处,我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宜的教育,让他们把学校的机子当成自己的一样爱护,爱护公共财物,树立主人翁意识。现在我班学生下课后,都自觉关机,把凳子摆放整齐后离开机房。一学期下来,机房没有任何的垃圾,从不需要打扫。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方便了学生自己,而且方便了机房管理。
总体来说,信息技术课要重视技术,同时不可忽视人文教育。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时时做个有心人,抓住点滴机会,融德育教育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润物细无声,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是没有缺憾的教育。愿我们所有信息技术同仁都能让德育教育在信息课堂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进而共同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马若明.培养学生计算机兴趣指向和道德意识的探索.电化教育研究,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