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爱进行到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狄永伟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要求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之前,首先应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丰富知识的人。徐特立说:“一个好的老师,应是‘经师’与‘人师’相结合的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身首先是做人的模范。育人者先育己,育己者重育德。我们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最起码要有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教育的爱心――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不可或缺的师德精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那么面对学生错误、面对“顶嘴”等教育对象的各种表现,我们又如何能对学生“痛下杀手”呢?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需要爱。
  是的,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然而,爱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只有那种能够被学生真正体验到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有些教师给了学生莫大的关心和爱护,但往往得不到学生们相应的爱的回报。这是否说明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缺乏一些施爱的技巧和艺术呢?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总是高高在上,完全以一种救世主的口吻训斥学生,虽然也是口口声声说“我是为了你好”,殊不知这种居高临下的训斥完全违背了“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友人”的宗旨,这种教育并非是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当然就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我们的爱呢?
  当今的青少年所缺少的并不是物质上的,他们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爱。他们需要并渴望得到理解、平等、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关键在于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和平等地对待他们。这也是达到教师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最基本前提。
  一、尊重学生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体验所谓“尊严”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对学生的爱,也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该是发自肺腑的对学生的真爱,一种朋友之间平等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气候突变,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或洒上一盆凉水帮助降温;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巴以局势、NBA总决赛;在课堂上和班级管理方面,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氛围,不把自己的话当金科玉律,心平气和地对待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并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真正尊严,并不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教师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并随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学生会把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尊严的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由此可见,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要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学生。
  二、信任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互相尊重,还应该相互信任。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是心与心的直接交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我们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能够在品德和学业上取得进步,这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读者》2004年第7期有一篇文章《人生的偶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16岁的女孩上初二,学习下等,在一次期中考试前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了数学考试的试卷,她几乎把那份试卷背了下来,而她的朋友只背了其中的一部分。结果是本来只能考30多分的她,竟然考了98分,全班第一,而她的朋友只考了70多分。所有的人都怀疑她作弊了,只有老师表扬并鼓励了她,说她进步很快,以后肯定还会考出好成绩。她差点流了泪,她没想到老师竟那么信任她。从那以后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作弊,为了对得起老师对她的信任,她发了疯一样开始学习,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久,她的学习成绩果然跃居全班第一,这让她更加相信自己能学习好。一年后,她考上重点高中,三年后,她考上了北大……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学生因某一领域取得成绩而产生自尊、自信、自豪,这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动力,它能推动人在其他方面也达到理想的成就,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宝贵的矿藏,及时挖掘他们,并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学生就一定会给我们以惊喜。
  三、平等地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教师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平等地对待学生首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因为每个学生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所以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而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时经常会说:“你不可救药了!”“你是天生的笨蛋!”“你还有什么希望!”等等,这些训斥性的语言其实都是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可能导致学生的自暴自弃和逆反心理。
  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而且指教师和学生应保持平等的地位。由于特定的年龄关系,学生的一些想法、做法难免会与教学的要求和成人的要求相出入。这时,我们不应横加指责,而应冷静思考一下,站在学生的观点、立场上看待问题。有一句话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地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只有我们理解了学生,学生才会更加信任我们,进而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地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
  青少年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和人格上的尊重。教师应像热爱自己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赋予学生的爱应像汩汩不竭的清泉,无时无刻不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当前的学生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但心灵空间却越来越小;外界压力越来越大,但内在动力越来越小。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教师,要用炽热的爱去拓宽学生狭小的心灵空间,用真挚的情去释放孩子沉重的心头压力,用真情实爱作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力。爱,不仅仅是一个字,倘若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讲究些爱的技巧和艺术,我们得到的回报定会更丰厚、更感人。愿天下的老师们能将爱进行到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