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洪柱
摘 要: 生物实验探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活动,重视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实验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个性,培养科学素质。因此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生物实验探究 科学素质 培养途径
生物实验探究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寻理、育德等教育功能。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都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此,生物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入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其中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最重要的途径。
一、注重在实验探究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重视对学生责任感、纪律性和自觉性的培养。
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实验有一种神秘感、好奇心,如果加以引导,就会使其对生物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喜爱上生物课。所以从一开始就必须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严明的纪律意识。
2.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意识、爱护环境意识。
德育教育是“行”与“知”的结合。在生物实验探究中经常用到各种药品,特别是各种小动物、花草等。如不加以节约和爱护,既会造成药品的浪费,又会破坏环境。我在《叶片的结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轻摇小树,观察树叶落下的情况。我强调:动作要轻,不要只摇一棵小树,否则小树会受不了的。这时,有的同学干脆就不摇小树了,而是捡起地上刚刚落下的叶子,随手一抛来观察叶子落下的情况。这时,我就抓住这一时机,对这些同学进行表扬:“某某同学不仅仅有爱心,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创新精神。把摇落树叶改成洒落树叶来实验,多好啊!”在生物探究实验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贯彻这一教育,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或创设情境。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的协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在二人分组实验中,一人操作,一人记录,分工协作,或二人共同协作去完成一个实验,从而人人成为实验者,而非旁观者。要努力避免在实验中个别同学“独揽大权”,不让别人插手;要对表现好的组别提出表扬,从而使学生养成集体主义协作精神。
二、在实验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物科学素质教育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一些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第一节实验课最为重要,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或缺点,并加以正确引导,以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学生上黑板板书时,我叫所有同学注意观察:他拿起粉笔,写好后又放回到粉笔盒中。就这一点小事(粉笔用后归位),我大加表扬:该同学做事有条理,粉笔头不乱丢,在平时生活中他一定也是一位做事勤勤恳恳、有条理的好同学。进而讲到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显微镜的取用、安放和收取,以及其他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这样,长此以往,遵守实验规则、规范实验操作就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学会有效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
学生之所以对实验探究感兴趣,积极性高,主要是对实验有神秘感、好奇心。但为满足新鲜感而盲目地走进实验室,看什么,怎么看?做什么,怎么做?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一系列问题都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对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观察不到,或认识不到,或认识不够全面。因此,从实验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重视学生在实验中各种议论、发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见解,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指导其学会科学地观察。
3.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是创新的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创新人才。实验教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在实验时,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仪器的改革,为学生创新提供了源泉。在实验探究中积极倡导、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独立地或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获得正确的结果,从而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激发出更大的探索热情,这将成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强劲动力。此外,设计实验方案,需要学生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进行实验设计,还需掌握和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因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如在《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成分有何不同》的实验中,学生设计出通过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和用注射器向石灰水中打入空气来作对比,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二氧化碳高。我提问:“吹气和打气的时间不同会不会影响实验的结论?”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重新设计实验。学生经过集体讨论,甚至借来了肺活量计,解决了问题,使得实验过程更加科学、严密,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所以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有好奇心、敢动手、善于新发现、能提出有突破性的见解,有时也可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参考文献:
[1]蒋笃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快推进素质教育.人民教育,2010,(5):17-19.
[2]杨善禄,刘恕.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63-284,307-315.
[3]李秀萍.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反思.江苏教育,2003,(11):22-23.
[4]孙军等.科学探究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江苏教育,2003,(2):34-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