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缪柳鲜

  摘 要: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对于初中教师来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它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提问 问题预设 互动问答 评问激励
  
  语文课堂提问,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和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同时也是语文教师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技艺高水平发挥的集中反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消化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时候往往会思维受阻,形成思维噪音、盲点或抑制,引起认知过程的中断。教师应运用智慧,恰如其分地在思维的多维度上给予提问、点拨和启发。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对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问题预设阶段的设计法
  (一)“主问题”的设计法
  教学的主问题就是从教学主体内容、完成教学主要任务或学生的高参与度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重要问题,它是从正面直接关联与解决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1.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设计课堂提问。从整体教学目标来设计课堂提问,有利于快速切入课文主题,提高课堂有效率。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如何对我国的水稻种植事业作贡献,取得了什么成就,由此可设计出本文的主问题:课文的哪一部分让你感触最深,什么样的感触?
  2.从个性化阅读教学出发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善于诱导学生“独特体验”。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展示对课文不同的理解;在课堂进程阶段,用唤起学生质疑和争议的问题引发讨论;在教学深化阶段用补缺点显优点、无疑处生疑、众人集议的方式完善答题。
  3.从重点难点出发设计课堂提问。可以进行适度分解,从旧知出发,向新知拓展;可以进行系统梳理,用信息学原理从知识树角度理清知识体系;也可以提问与练习相结合,凸显解题障碍点。
  4.从主题、标题、线索、文眼、关键词句等设计课堂提问。课文的标题、线索、文眼、主题、关键词句是文章浓缩的精华。可以抓住标题、线索设疑;可以抓住文眼、主题、作用设疑;还可以抓住关键词句的内涵和外延设疑。
  (二)“辅问题”的设计法
  教学的辅问题又称副问题,就是除主问题之外的间接影响主问题的元素或对课堂主问题起到补充作用的次生问题。辅问题的考虑和设计是为了有利于主问题的顺利解决,它主要是从侧面辅助完成课堂教学主目标。
  1.辅问题设计要紧扣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年龄、情感、兴趣、个性和认知水平。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文中字字句句和每个情节,都充分表达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眷恋与思念之情,这能让正在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们在思考自己人生的时候,不去忽略自己的父母,更加重视亲情,充分调动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恩,触动他们的情感点,意识到孝与奉献的重要意义。
  2.辅问题设计要紧扣学生学思的习惯和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让学生在适应、适合中学习,在想问、敢问中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学和思的活动中。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甚至包括讲课时外面的天气、学生的眼神等都应在设计提问时考虑其中,这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期待。
  (三)“介质问题”的设计法
  介质问题就是从与主问题有联结作用的载体角度设计的问题,它起过渡和跳板作用。课文体裁由于写作方式和风格不同,其介质问题所依托的原文落脚点差别很大。教师在设计介质提问时,首先要找出教学内容的异同点、连接点、演化点、障碍点和突出点,并由此生发、设计提问。
  1.介质问题的设计要重视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文章中的标点、修辞、人物的细小动作,往往能体现作者的匠心。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父亲送“我”上火车时,为了给“我”买橘子而去翻月台的栅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细致的观察和描述,体现出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和不舍;“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又体现出了父亲对“我”的无私的爱。
  2.介质问题的设计要学会紧扣文章节奏,跟住情节的脚步。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故事情节较起伏的课文时,教师就应对情节进行划分,对在每一部分情节末尾时,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不断思考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情节,让他们感觉到悬念丛生的紧迫感,进而迫切的想知道下一部分的情节会发生什么。
  此外,介质问题的设计要找准呼应标题、主旨、首尾的语句,还要重视易混淆的知识点、重复出现的词句、课文环境背景等。
  (四)“问题层”的设计法
  教学的问题层设计是指问题设计要遵循规律,根据特点,采用多层次设计的方式。问题层设计主要是针对问题设计本身的形式。
  1.从思维角度分层次设计。思维角度的层次一般分为:感知美层、鉴赏美层和创造美层。如《白杨礼赞》一文,感知美阶段:“白杨树美在哪里?”鉴赏美阶段:“白杨树的这些好品质又与哪些人的品格相似?”创造美阶段:“如何选择熟悉的花草树木进行外形品性的描绘,揭示其象征意义呢?”
  2.从发问对象角度分层次设计。师生问答的角色是互动互换的,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提问的技能水平。“学生问”应在“教师问”之前。教师抢先分析课文,学生就失去了体验、感悟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先独立思考,一时解决不了的,再在学习小组内解决,小组仍然解决不了,就提到全班同学面前,由教师组织讨论解决。
  3.从教学进程角度分层次设计。课堂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布置预习前后、分析课文前后、布置作业前后的提问设计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话中有话的提问作为一堂课的结束语,可以让学生意犹未尽,使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外延伸。
  4.从问题难易角度分层次设计。一般来说,引述、分析、综合、概括,一类比一类问题要难。教师的提问有时要把大问题拆成小问题,化难为易,让问题之间有层进关系。课堂提问的一组问题难易不同,可以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感。
  二、互动问答阶段的设计法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在课堂互动进程中,会随机生成不少始料未及的新问题、新体验和即兴创造。为使课堂提问在不断生成的问题变化中走向高潮,进入忘我的互动境界,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即时提问技巧。
  (一)相机追问法
  相机追问法是在学生主动提问的师生互动中,教师根据情境抓住时机逐层追问,步步引导的提问方法,问答要求内容明确、追本溯源。
  (二)问议结合法
  在课堂问答中,教师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肯定,对有个性的答案给予评议,并且在评议中生成新的问题。以议激问,以问促评,以评引议,连续肯定,螺旋上升。
  (三)问学结合法
  课堂提问从来就不是单独进行的,常常是学中问,问中学,边学边问,举一反三,学问相长。
  (四)对照比较法
  如《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游记题材的古文,都是借景物以言志,教师可以在学完这两篇古文后,将其放在一起,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比较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两篇文章。
  三、评问激励阶段的设计法
  (一)针对回答内容评论
  可从深度、广度、新颖度、完整度,以及答问的思路方向评价答问的内容。针对回答态度评论。可从语态、语速、语音等方面进行评论,根据不同的情形,采用期待型、倾听型、理解型、鼓动型、民主型、权威型、夸张型、辩证型等态度评价形式。
  (二)针对体验感受评论
  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问答互动中进行情感交流,并通过评价理解学生。
  (三)针对对象关系评论
  新型课堂要求做到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学生评老师补充或教师评学生补充。评价信息在双主体和多向传递中得到优化。
  (四)针对方式手段评论
  提问及评价都是在相互反馈、不断矫正中交替进行的,不同的评论方式和手段会取得综合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动思维,不断地悉心钻研。
  
  参考文献:
  [1]李继华.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湖南教育,2005,(07).
  [2]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6,(05).
  [3]张陟遥.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5,(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