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丽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走访调查,笔者就地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明的阐述,也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09-01
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硬件设施,也是高校师生从事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必须以尽量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师生员工的体育需求为主要任务。其管理模式、方法以及成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继而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效果及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发挥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势,并让场馆设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合理、有效地服务于师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因此,笔者就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明的阐述,也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一、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特性
体育场馆管理不仅要求有体育场馆管理的知识、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知识、体育器材维修专业技术、而且对保安、保洁和维修亦有要求。场馆管理随着场馆功能的拓展,以及场馆数量、质量的提高愈发明显。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有三种模式:传统式管理、专业化管理、混合式管理。传统式管理是指体育场馆由体育教学部门(体育系、学院、部、教研室)管理;专业化管理是指高校专门设立职能部门管理场馆;混合式管理是对前两种管理的综合。目前,普通高校采用传统模式的较多,在场馆的定位上,很多高校都是服务于教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对外开放经营。
二、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场馆设施、经费不足。由于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很多高校虽然修建了一定数量的运动场地,但相对所容纳的学生人数而言,场馆设施仍显不足,造成了容纳压力。学生普遍反映,没有地方锻炼,学校的体育场馆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这就形成了体育场馆管理和学生健身需求的矛盾。除了教学,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都集中在下午或晚上,室内的体育场馆基本上不对学生开放,这就造成了学生锻炼的拥挤,加快了器材、设备的损耗,减少了其寿命,虽然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场馆维修改造费用,但是数额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的维护开销,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和为大众健身服务的效果。
2.制度尚不完善,执行力度待加强。制度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它是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亦即一种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目前很多地方高校体育场馆都制定了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大体结构来看都比较齐全,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经营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实施细则。如:体育场馆的管理规章制度虽以书面形式明文列出,以展板的形式上墙,但都是根据情况自行制定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等都有待改善;另外,体育场馆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够,再者即使实施了但缺少相应监督机制,有的打着领导的旗号使用,有的擅自带领外来人员进出使用,有的内部教师代替社会人员办理会员卡等,让有的制度形同虚设。
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以及专业的管理人员。很多普通高校体育场馆都是由体育部领导直接牵头,有的下设场馆中心,配馆长一名,由体育教师兼任,其他工作人员两至四名,由门卫保安兼任,有的无场馆中心,直接由门卫负责。从机构设置上来讲,各项活动的开展与学院有关规章制度的配套、衔接,以及体育部与学校有关领导、部门间的协调关系不够紧密,与学校体育工作诸多环节的配套工作还不够顺畅。比如体育馆承接大小型活动时涉及到学校其它部门协助时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在管理人员上,有的虽然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具备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运动训练知识,但是往往缺乏体育商贸规则和运作技巧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体育市场经济的政策和理论研究不够,使得管理缺乏力度,管理办法滞后,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计划、策略,实施各种经营方法,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开发时间受限,资源利用不足,设施损坏严重。由于传统的教育制度及思想等条件的影响,不少高校场馆的管理人员存在等、靠和观望心理,缺乏积极大胆的开拓精神。如不能主动的采取措施吸引消费群体,只是单纯的“守株待兔”。在运营的过程中,服务对象主要是各二级单位以及师生,面向社会开放时往往需要靠熟人介绍,接受某些社会个人办卡及团体包场获取盈利,高校体育场馆的落后或是自我封锁,特别是每逢假期,管理人员休假,外来单位想组织活动的往往联系不到场馆管理人员,使得与外界联系沟通甚少,许多社会性的比赛、训练、活动以及赞助、资助、共建也就无法实施,导致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巨大浪费。学校的体育场馆属于国家财产,使用者有义务去珍惜。可事实上,很多使用者不珍惜运动场地,污染严重给学生的体育教学和锻炼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给体育场馆的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三、建议
管理机构领导人员需转变转念,通过学习借鉴成功院校的经验,以人为本,协调场馆的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场馆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场馆的环境;根据学校教学时段与假期的特点,相应的调整值班管理人员及对外开放的收费标准,从经济条件上吸引更多的运动爱好者,提高利用率;通过在职人员学习、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提高各项服务质量。加大对使用者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主人公的精神,自觉配合体育场馆的管理,使管理工作和谐化。
参考文献
[1]霍建新,李芾.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经营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613.
[2]陈子锐.对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的探讨[J].课题成果,2008.16(1)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