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哈 艳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的人格;使用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手段;课外阅读中促心理成长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课堂氛围;塑造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53-01
  
  当今我国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产生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产生危害自身或社会的种种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价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初中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充满欢悦和情趣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这种心理背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课堂上”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进而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
  课堂上,教师是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的引导者和创造者。上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的鼓励并积极地启发引导,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在学生热烈讨论并提出问题时我的课堂里常常是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学生懂得尊重学生发言,静静地听这位学生说完,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结束,其他的学生会大方地为他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这样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语文其实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我根据学生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新颖而不枯燥乏味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设想,充分讨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答案,为学生增加交流锻炼的机会,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民主、平等,消除学生心理压力。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成功的愉悦感增强了,对学习语文更有自信心了。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的人格
  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献给母亲的歌》中,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够更好地领悟本次活动的目的,我提前两周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母亲的相关资料;准备一张与母亲的合影;准备一篇最打动你的有关母爱的文章,并谈感受;请母亲为自己写一封短信;为母亲准备一样礼物。
  这样,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动手、动脑、动笔、动口。因此,他们能谈得出,谈得生动感人,他们的语言中不时迸出智慧的火,不少同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的情绪也感染了我。这堂课,由母爱升华到对祖国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无形中渗透了良好的心理教育,升华了爱国主义情感。
  三、使用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手段
  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学说,奖励和惩罚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一种强化作用。奖励和惩罚是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辅助方法。奖励起正面强化作用,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好”、“对”,点头或微笑认可学生的某些行为是好的、正确的,而加以表扬。特别是对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我坚持给他们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多一些等待和提示,“你思考问题的思路很好,还要再大胆些、自信些!”、“你理解的非常到位”。这样的阳光教育充满了我的课堂,使学生获得精神上或道德上的满足,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与自信心。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犯些小错误,有些小毛病,也是在所难免。有时候他们心理很清楚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就是情不自禁会犯错。这时我总会轻轻抚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我坚持“绿色批评”,如春风化雨、细雨润物,虽悄无声息,却深入学生的心田,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体味到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从而使学生愉悦、主动地根据老师的暗示,向老师的期望目标靠拢。
  只要我们多讲究一点批评的艺术,给苦口的良药包上糖衣,将逆耳的良言说的更有艺术,更顺耳。我们的教育会更深入人心,学生在与教师心与心的感应中,醒悟了。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更有延续发展的生命力,学生心理自我教育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师生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四、课外阅读中促学生心理成长
  中学语文教材兼具多样性、人文性与时代性,很多文章文质兼美,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其弘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仅仅局限于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推荐美文佳作,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使学生在阅读中、交流中,既欣赏了美文,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健康、美与善的熏陶,使之自觉地摒弃了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心理。
  初中语文课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占用的时间最多,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具有很强的提升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把整体育人视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视为育人过程、心理教育的过程,全方位、全过程地渗透心理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使语文教学成为有活力、有灵性的学习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