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鹏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因为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素质教育视野下音乐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音乐教学过程、实践活动、考试评价方式等等角度提出了改进当前素质教育观点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04-01
  
  一、 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内涵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应该有以下几种内涵:
  (一)素质教育观下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应该也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因此学生应该享有平等的受的权利,应该是面对大众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应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各个方面的能力,这是其他教育做不到的,它可以培养人的全方位的能力。音乐教育应该达到的是使学生产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
  (三)音乐教育是体现主体性的教育。在音乐教育整个环节中,学生才应该是音乐教育的主体,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音乐教育的整个环节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的整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
  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被动接受音乐教学。大多数的学生对音乐课怀的是一种恐惧的心理,总是担心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的不好会在课堂中挨批评,或者是完成了作业但是怕自己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这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片面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教育的愉悦过程。音乐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一味追求技术,忽略对音乐审美的学习,所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没有内涵,让学生只是成为了“音乐匠”,而不是“音乐家”。
  (二)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我国中小学的孩子年龄普遍处在6-18岁之间,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激励学生从事创作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对他们一生的音乐活动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而如果目前虽说是推行素质教育,但仍有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持续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学校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创造力方面的培养,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音乐的表现也多存在模仿,很少加入自己的理解,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加提不上从事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了。
  (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团队意识、音乐的体验与表现能力,音乐的理解能力及学习音乐的态度等等。从以上可以看到,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并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上去设立健全、健康的评价体系,而是将教育的目标及目的直接指向了应试教育。
  三、素质教育观下中小学音乐教学建议
  (一)重新认识音乐教学过程,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客体地位,教师总是处于主体地位。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不能够被激发出来。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也要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
  (二)激励学生进行创作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学校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学生音乐进行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讲究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音乐创作能力恰恰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机械的完成老师布置的音乐作业,而没有创新方面的意识的话,那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三)重视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育。一个学生想成为好的演奏者只具备音乐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他的乐理知识不好,或者是听音有问题、节奏也不准的话是根本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演唱或演奏的。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音乐基础理论课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知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四)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这里的单一指的是只注重技巧,不注重情感、内涵的考试方式。例如在声乐考试中,教师给高分的往往是那些技巧好的学生,声音唱上去了,嗓门够亮音量够大的学生在考试中比那些先天嗓音条件差一点的学生占的优势大的多,分数也高很多。我们应该改进这种评价方式, 光有声音没有感情的歌唱不能得高分,如果感情表达的很好,哪怕声音差一点都不能给低分。 只有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才能帮助学生从音乐的素养,音乐的技巧两个方面去帮助学生提
  高、成长,反之,培养出来的只可能是会发声的机器。
  四、结束语
  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对自身的办学进行着不断的探索。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不变的发展方向。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启发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帮助学生点燃情感的火花,让学生淋漓尽致的感受音乐的美,所以在教学中忌讳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师生也应该在平等的环境中交流各自对音乐的体验,营造和谐的音乐氛围。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则平,廖应文.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傅才武,杨光进.艺术教育管理学[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