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动”让课堂生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宽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努力使课堂“互动”起来,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全面互动的学习过程,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各抒己见,使师生、生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各种能力,使“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课堂;互动;交流;辩论;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227-01
  
  前段时间大家都爱看浙江电视台《我爱记歌词》这个节目,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内容适合观众口味,几位主持人以互动的方式牢牢的吸引着观众的心。课堂教学就是引导人、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中,应努力使课堂“互动”起来,使师生、生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平等交流情感、体验思维的碰撞,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一、互动教学
  所谓“互动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倾听、接纳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差异在“动”字。传统教学是教师主动:脑动、嘴动、手动,结果是学生被动:嘴静、行静、神静,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灌输式”、“一言堂”,颠倒了主角、配角的关系。而互动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真正做到“互动”,――教师和学生都主动,彼此交替、双向输入,多言堂,从而奏出和谐乐章。
  二、数学课“互动”教学的流程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不是一步生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
  1.开始互动:学生通过教师的铺垫,对旧知识的再认识,从而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唤起感受新知识的欲望。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这一课,出示:学校要建一个三角形花坛(课件演示),这个花坛究竟有多大呢?请学生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用彩笔描出它的长和宽,说说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接着要求用“剪剪、拼拼、比比”等多种方法寻找三角形与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初步互动: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展开讨论,达到理解知识。这是以小组交流合作方式为主,以教师单个指导为辅的自由探究环节。如学生通过剪、拼、比,进行小组交流互动,发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又找出了长方形的长、宽与三角形的底、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唤起了学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消除了思维上的心理障碍。
  3.充分互动:这个阶段是初步互动的继续,教师帮助学生围绕难点比较、分析,让学生主动思考,多向交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学生通过剪、拼等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后,追问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与长方形之间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大家充分利用学具,通过剪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台上学生讲解演示,其余学生加以补充。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就是S=ah÷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小组有序交流信息,并主持讨论,适当时候帮助学生形成结论。
  4.深化互动:这是对知识的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帮助学生做出进一步的理解。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后,老师点击课件问:“你能求出学校要修建的三角形花坛究竟有大了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关键要知道它的一条底和这条底边上的高。让学生指出底和相应的高,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5.拓展互动:教师知道、激励学生学以致用,向更高、更广的外延知识做探索,养成方法,形成习惯。如《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最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现有一块三角形空地,要分割成占地面积相等三角形花坛,请你做一名小设计师,设计几个可行的方案。
  三、数学课“互动”教学的主题设计方法
  教学主题设计是影响互动教学有效性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教学主题不同,教师的指导方式与互动的组织方式也必然不同,其教学范式呈现多样性。典型的主题设计方式有:
  1.主题辩论法;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主题,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做文章就不会跑题,类似于班队活动的“主题班会”。其策略流程为:抛出主题――思考辩论主题中的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
  2.多维运用法;根据实际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这种方法目的性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其策略流程为:提出问题――多维思考――解决问题。
  3.情景创设法;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提高学生活跃解决问题的场景,创设启发性问题,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其策略流程为: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搭建平台――激活学生。
   “互动”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各抒己见,让学生思维的翅膀跃跃欲试,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有了发展的时空。教师让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全面互动的学习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