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 李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高考必考的现代文阅读,更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这个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
  关键词:问题;困惑;反思;探索;导向;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47-01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高考必考的现代文阅读,更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这个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
  一 、问题与困惑
  现代文阅读是当前高考复习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师生普遍感到很困惑的一个考点。学生一做到现代文阅读题时,或多或少存在“畏惧”和“束手无策”的心理。解题时,没有对原文进行深入研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还不了解就匆匆动手做题,脱离上下文照搬解题方法,表达时语言条理不清楚。尽管学生反反复复做了不少的习题,但仍然无法保证每次都拿到理想的得分。而教师在复习这个考点时,课堂教学关注的仅仅是一些理论与技法,缺少对文本的渗透和领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注意和深入理解。不管你传授了多少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学生总在不断地丢分。这样的教学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能提高做题效率。答题时学生就把老师传授的那些方法按照“公式”去分析套用,而“题海无边”,题目是无限延伸、不断变化的,用有限的技巧去分析无限的变化,这就很难切中要点。在复习这个考点时,有个学生找到我,满脸迷惑地对我说:“老师,在你没有复习这个考点之前,我还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理解来答题,现在复习了之后,我反而糊涂了,做题没有头绪。”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学生的这番话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起来:我的教学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我该怎样去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二 、反思与探索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目的是考查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对所读材料包含的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等等。一切阅读的本质在于理解,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并且要求用文字把自己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而目前的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已经异化成了一种像数理化一样的习题训练,整个高三一学年,学生都在训练做各种各样的“模拟题”“信息卷”, 现代文阅读成为了一种机械的被动的习题训练。学生阅读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做题。阅读变成了“咬文嚼字”的题目训练,变成了取得高分的“解题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再有,阅读能力削弱。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变成了讲授“解题技巧”和“理论方法”。这种枯燥无味的教与学必然令“呕心沥血”的教师和“埋头苦读”的学生感到“茫然失措”“收效甚微”。
  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尝试着在教学上做一些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下面笔者以一堂课为例,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阅读是一个搜集处理信息、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动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在第一个阶段,我精心选择了一些文质兼美、不同类型的历年高考散文,首先安排5~8分钟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以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为例,我先引导学生朗读这片散文,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的品味,领悟语言之美。散文又称为“美文”,语言中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叠词韵语的精心设计、音韵平仄的和谐、遣词造句等,都能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在这一个阶段,我们不能马上急于进入做题和分析文章的状态,而应该让学生仔细品读,从宏观上对全文有一个感悟认识,有一个整体概念。学生认真读了这些文章后,既能提高阅读能力,又能从中吸收精华,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
   (二)紧扣文本材料。文本,就是以文为本,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阅读和深入品味来理解文章的内涵,来理解和运用语言。缺少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完全架空材料,答题时就难免会效率不高、答非所问、以偏概全。在学生对全文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之后,再来引导他们进入分析阶段。在第二个阶段,安排10~1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从局部出发,仔细阅读文本的各个部分,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理解分析文中词语、句子、段落的内涵,揣摩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这一个阶段的教学,也就直接体现了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阅读能力考查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些能力层级的要求。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一定要紧扣文本材料,抛开材料,片面强调技巧,缺少对文本的领悟,课堂教学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导向与变化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因此,高考题目的设计也应该反映这个理念。高考设题往往会设置几道主观题和一道客观题,我个人认为,选择题就可以很好的考查出学生迅速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2009年江西省自主命题的现代文阅读题《木车的激情》就发出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信号:将最后一个双项选择题的分值由历年的4分上升为今年的6分。这个分值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明确的导向,引导广大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紧扣文本,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工作不单纯是教学,同时也是一项科研工作,需要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认真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和掌握教育和教学中的规律,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