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代 飞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投入到社会的劳动生产中,尤其欠发达地区的父母外出务工,留子女在家独立生活。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值得关注。他们缺少父母亲身关爱,基本的成长教育问题要靠学校老师们来教导,班主任在这方面既充当教育工作者,又得考虑孩子们的生活,身心成长,这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
  关键字:留守学生;教育;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88-01
  
  一、留守学生的产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因为城乡差距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农村经济收入较低,部分青壮年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外出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打工。但因为城市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较大、工作性质不便照顾子女等原因,大部分进城农民工让其子女留守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并由爷爷、奶奶监管其读书,这样就产生了留守学生。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全国16岁以下“留守学生”约有5800多万人。这么多留守学生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同时也给学校和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留守学生的特点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偶有逃学情况。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有逆反心理。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4、胆小怕事、抑郁、沮丧、孤僻、冷淡、爱说谎话,少年老成,敏感多疑。
  5、平时家庭负担重。留守学生要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晚上还要做功课,繁重的家务经常让他们很疲惫,忘了许许多多属于童年的乐趣,而父母读书不如打工的意识也导致他们不管不问,能帮点是点的想法让孩子们也不重视学习。
  6、生活学习环境差。留守学生家庭大多家庭贫困,靠父母外出打工维持生活,许多孩子上学要走山路,回家要做家务,生活无人照顾,平时无人关心帮助。有委屈无处申诉。
  7、学习成绩总体偏差。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偏底,年龄大,家庭负担重,没时间、没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加之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读书无用、读书不如打工的思想在大部分农民工思想中普遍存在,轻教现象严重,致使留守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厌学、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8、社交能力偏底,道德情感缺失。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心关爱,导致害羞孤僻等心理现象的产生,从而也就致使留守学生的社交能力偏底。
  三、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1、班主任应有爱心。“爱的力量是无穷”,教师要给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留守学生”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让“留守学生”的生活充满“阳光”。特别是班主任,应该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尊重留守孩子,更不得歧视留守学生。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留守学生”本身缺少父母的爱,所以他们更需要爱,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视情绪,从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
  2、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留守学生”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部分“留守学生”因长时间失去父母的呵护和管教,学业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产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语、情绪低落等现象,这种状况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可通过家访,座谈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注,激发其热情。
  3、作为班主任,平时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各方面情况均了然于心。
  4、作为班主任要多让留守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总之,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针对“留守学生”各自不同的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那么,如何关注“留守学生”呢?我认为:关注“留守学生”的思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做他们心灵的引路人;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做他们生活的贴心人;利用主题班会活动,解开心灵的“疙瘩”。关爱每一个“留守学生”,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能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让我们用真挚的爱心,去启迪“留守学生”的心灵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