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和平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种基本学习能力的阅读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块。其中,“阅读”的总体目标是“具有独立的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在新课标指导下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呢?
  
  一、明确阅读总量,做好阅读教学
  准备
  语文新课标对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三个学段不少于145万字。这些阅读总量是按照学年段分别逐一提出来的。各学年段对于读的要求,又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识字量的增加而增加阅读量的。为此,教师在在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把好年段观,实行总量分解、逐年落实、学年段把关,采取具体措施和有效的办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才能让所有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地完成规定的阅读总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如何开展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人人完成课外阅读量,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当中,为阅读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
  由于学校和自身生活条件的限制,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阅读的目的并不明确,且带有盲目性,缺乏阅读兴趣,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让学生会读书,爱上读书。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予以情感、技巧上的指导,首先要对课文有理解、有感悟、有感觉。教材处理中,应该抓好值得品味、诵读的语言,让学生好好地读、充分地读。特别是课文中那些生动、优美的地方,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朗读,并结合情景来想象体味。语文阅读要由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在欣赏课文的同时,主动寻求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遨游知识的海洋。
  
  三、师生互动,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包办,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下更好地学。教师的不包办并不是说教师放手让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这样是对学生的放纵。学生盲目的学习,将会一无所获。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关系和课堂氛围,运用多元化的形式开展学生互动,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提问类型,以实现师生互动的最大效率。身教甚于言教,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与学生进行言语互动外,更要利用非言语互动,以“教”带“引”,实现“双赢”。
  当然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父母阅历、学习基础的不同,学生在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灵活多变,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阅读教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求我们教师长期不懈地引导,寻求更多新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课表提出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快乐,获得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