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幼儿看图讲述的一些新看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锦昭

  看图讲述活动是利用图片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教学形式。然而,长期以来,这一传统的教学活动却陷入了模式化的误区。如:教师注重显性指导,忽视幼儿的主动观察;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忽视幼儿的自发关注点;注重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等。为了使看图讲述活动更好地培育幼儿的语言能力,我在活动中对看图讲述教学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尝试。
  
  一、巧妙运用图片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图片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更好地发挥图片的教学功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1)适当调整图片顺序,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讲述。以《贪吃的小老鼠》为例,在讲述时,除了以正常的顺序讲述外,我还将图片按3、1、2、4的顺序排列,引导幼儿先看破了的西瓜船,再看图1、图2和图4,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也可将图片按不同的顺序编出主题、情节完全不同的故事等。(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做充分、合理的想象。如《大象救小兔》,“大象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付老虎而救出小兔的?”幼儿想出的办法,只要合乎情理就要予以肯定。这样,幼儿就能根据各自想出的方法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局。(3)提供半成品,支持幼儿的合理想象空间。还以《大象救小兔》为例。我只为幼儿准备一张背景图和三只兔子、一只老虎的插图,并隐去了大象的形象。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讲述空间,讲述的结果就不一定是“大象救小兔”了,也有可能是“河马救小兔”“青蛙救小兔”等,还有可能是“小兔子自救”。
  另外,我还利用幼儿的作品、即兴教具等请幼儿进行讲述,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效果当然也是十分理想的。
  
  二、组织形式的改变
  
  (1)讲述的形式。由于看图讲述是全班幼儿观察同一(多)幅图片,讲述同一对象,较单调,幼儿往往是坚持性不长。初看图片时喜形于色,时间一长,就心不在焉。为了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我将一节课分了几个时间段,动静穿插进行。如:第一时间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观察图片;第二时间段,幼儿自由讲述;第三时间段,个别幼儿的示范性讲述;第四时间段,幼儿自由的表演讲述;第五时间段,个别幼儿的概括性讲述。这样,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也活跃了,孩子们学得也更投入、更积极了。他们在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很好地提高了讲述的水平。(2)提问。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艺术对幼儿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述构思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我都注意:①多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为幼儿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幼儿自己学习和发现。如《大象救小兔》活动中,我这样提问幼儿:“如果旁边没有大象,兔子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②多提目的性强的问题,这样不至于幼儿无从答起,使活动陷入困境。③提问指向范围扩大。如《三只小猪》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只小猪会怎样去设计自己的房子呢?”这样的问题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幼儿理解和回答。另外,也是提问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问要注意灵活机动。每个幼儿都是活动的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虽然教师课前备课中也做了多方预设,但还是很难捕捉到每个幼儿的灵动。因而,当计划和实践出现差异且个体差异显著时,我们就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包括提问的范围大小、难易等。(3)评价。评价对幼儿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同时可促进幼儿间的互相学习。因而在活动过程中,我常用“肯定、鼓励”等语言支持、吸引幼儿。对孩子们的回答,我也不要求他们一定要用多么准确或优美的语言,而是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说,哪怕是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我都不会去否定他们,而是更进一步的去鼓励他们。这也是《纲要》所体现的教学精神:“要用支持和鼓励,与幼儿共同体验语言的乐趣,享受语言学习的过程”。而在活动结束时,考虑到幼儿的注意呈消退状态,我经常向幼儿提一个小任务或设置一个小悬念,激励幼儿下次再参加讲述活动的兴趣。
  通过以上的改革和创新,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的兴趣更浓了。更重要的是它更适应新教学,从而更好地培育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