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研究性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 翔

  学习有法,但无定法。由此看来,不管此方法还是彼方法,只要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其中,研究性学习便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研究性学习,以便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1)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方式、课程小组以及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经验为学习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教师充当着指导者、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智力潜能,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凸显了自主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探究学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取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获得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将学习的兴趣转化为研究的探索的主题,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研究性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从课题的选择、方案的拟订,到课题的研究以及成果的展示,每一步都需要学生去探究,注重课堂探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接触自然、社会,并进行积极观察和思考,通过简单实践,体验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喜悦,获得成就感,从而逐渐养成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形成以实践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意识和不盲从、不轻信的习惯,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别人的优点,不自以为是,尊重他人,形成勇于实践的品质。
  (3)合作学习。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要是我们共同分享,那么,我们每个人也就有了两个思想。由此可见,单枪匹马,显得势单力薄而难以成功。至于学习,仍然需要合作。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以小组的形式承担课题,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小组不是徒有虚名的表层组合,而是具有实质性联系的功能性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大多数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完成,合作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当然,这里所讲的合作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在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广泛合作,积极沟通,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合作学习中共享学习经验,教学相长,优势互补,达到双赢,师生都能获得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行为习惯等的丰富和发展。
  (4)开放学习。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研究性学习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研究时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研究空间由课堂扩展到社会,走出课堂。由面向书本转为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方式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命价值;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发展自我,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内容呈现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活动内容不是预先规划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而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课程资源是相对开放的,具有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而变化。思维方式、活动时空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研究结果的开放性,允许出现不同结果,充分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寻找、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此外,各门学科之间的开放,突破学科教学封闭状态,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5)创新学习。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基础教育中,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思想创新,方法创新,知识体系创新,操作手段等创新,这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贯穿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的具体的、有效的和可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生命价值、生成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的长足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