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落实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发现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其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重视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科学知识,促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树立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我们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教材,努力开发其中蕴含的研究资源,为学生更及时地适应社会而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完善的精英人材而服务。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小学;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討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1】这就对语文课提出了明确的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落实课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2】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取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养成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探索发现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读课文中的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3】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课文或课题为载体,通过查阅丰富资料,筛选、分析、判断信息,培养语感,积淀文化,完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关注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并非是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及在发现、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创造等学习活动中,学生思维方法的获取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经过主动探索寻求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其中仅仅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切不可代替学生思考或发现。只有让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获得的成功,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乐于学习,更加勇于探索,更加勤于钻研。
与之相应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与评价体系也须要有所侧重地体现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即使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依然可能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应变、积极进取等精神品质,而获得赞赏和肯定。
二、重视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相比,在学习形式上同样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但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与一般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可见,亲身实践是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渠道。
教师在组织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时,要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获取感性认识的多种渠道,并引导他们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在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的基础上,获得实践、体验、内化,才能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而这恰恰是学生在广泛的生活领域和未来的长期发展中所需要具备的学习能力。
三、注重科学知识,促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现代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教材为依据和载体,围绕有意义的社会生活问题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语文研究性活动须要对语文课程的知识有清晰的了解,必须认识到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在语文学科基础知识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比较局限,知识内容的排列是纵向线形的,相互之间比较独立。而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须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多种语言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领会、理解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研究性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就把许多单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和内部重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掌握基础知识并不断完善内部知识体系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掌握。
四、树立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本质上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4】它的内容包括对信息获取的时间、途径、方式、评价以及信息应用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树立信息意识,然后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研究的问题,选择研究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应用各种研究所需的材料,切实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须要通过搜索、筛选、整理、分析、综合、归纳和表述信息,来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当学生经历信息加工的一系列研究过程时,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这种素养是日益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学生必备的,也是学生适应将来信息社会所必须的生存之道。
目前,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以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都不断推动着研究性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重视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大方向,为构建知识联系、提供应用机会、培养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教材,努力开发其中蕴含的研究资源,为学生更及时地适应社会而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完善的精英人材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2012.
[2] 付亚菲.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J].读书文摘,2014(20).
[3] 姚丽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信息教研周刊,2013(11).
[4] 郭书珍.信息素养培养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3(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