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思品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发江
初中思想品德课,从本质上讲属于品德教育的范畴,不是纯粹知识的条条框框,也不是纯理论知识的展开,而是致力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培养。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思品课的教育存在一定思想认识的误区。教师在课堂上讲空道理,勾画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死记硬背,考试时一字不差地照搬照抄就行了;学生则认为,在这种课堂上只能学习到一些教条,无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无法引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认为有些理论和现实是相抵触,相矛盾的。那么,如何把思品课变成学生的快乐场所呢?下面我就七年来上思品课的点滴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勉,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诙谐幽默的导入,诱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婉转、悠扬、动听,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我认为,在教学中如巧用诙谐幽默的导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讲授“成年子女对父母应尽赡养义务”这一内容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到某公司应聘,主考官问:“你帮母亲洗过脚吗?”回答:“没有。”那你帮母亲洗一次脚再来吧。大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回家帮母亲洗脚。当他脱下母亲的袜子时,内心震颤了。为了承担家务,教育孩子,母亲的一双脚历经风雨,已经变得那样粗糙、僵硬。当这个大学生再去公司时,他平静地说:“即使你们不聘我也没关系,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大学生最终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员。通过学生讨论,他们懂得了对自己的父母应尽赡养的义务。不光在物质上要满足父母,而且在精神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慰藉。一则小故事,让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变为轻松愉快的话题了。
(2)采用形象的漫画,激发学习兴趣。漫画,不仅形象、生动、幽默,而且还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耐人深思。在教学中如能善用,便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枯燥乏味为情趣活跃的课堂。比如我在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这一内容时,运用了一幅名为“料事如神”的漫画。漫画画的是一个算命先生戴一副墨镜,手拿一块写有“料事如神”字样的招牌,大步往前走,整个人掉进了街上没有井盖的下水道里,只剩下招牌在井外摇摆。同学们在讨论后得出: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相信科学,崇尚科学,以科学的态度去引导自己的人生。反之,相信迷信,只会贻误终身。通过漫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深刻的道理在同学们心中扎下了根。
(3)采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陶冶学生情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的是感染。主观因素在于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采用肢体语言,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肢体语言包括态度、表情、姿态等。肢体语言是一个人内心活动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惧等丰富的情感,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及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对口语进行深化的补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的概念,深刻的道理溢于言表,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精神上得到了陶冶。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感官系统。学生能否接受新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过去我们只是死框框,硬条条地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最终只能造就一个个的“高分低能儿”。而如今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则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心旷神怡的境界。比如我在讲到“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内容时,先给同学们播放了“蚂蚁搬家”“愚公移山”的动画后,再让同学们做了折断一根筷子容易和十双筷子折不断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许多人凝聚在一起,会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最后再让同学们在《众人划桨撑大船》的优美歌声中去体会团结的巨大力量。
总之,丰富思品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掌握学生沉重心理特点时,认真钻研教材,勇于探究,敢于创新,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陶冶了情操,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