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本课程谈教育资源的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启芳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新课程实验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这样就面对着一个重要问题――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呢?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从师生中的生活、社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下面就我们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从学校、家乡、社会三个方面以单元主题活动的形式的几个例子,谈谈笔者的看法。
(1)立足学校。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虽说我们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是这里曾经有着傲人的成绩,而这些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因而,我们引导学生把成长、学习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研究的对象,让他们了解学校、喜欢学校、热爱学校。于是,“学校,我们的家”这一主题活动也就诞生了。活动中学生通过“寻访校园小名人、科技小调查、走近我们的老师、聆听校史、老校友的故事”等等的活动,通过自己的眼睛了解学校、热爱学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了学校是我们的“家”,意识到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觉维护“家”的责任!学生们变得更加热爱学校了,更加懂事了。追逐奔跑、打闹的不文明行为少了,随地乱扔纸屑等行为消失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自身素质与个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提高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立足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生活在煤乡――阳泉。如何从中寻找教育资源呢?我就根据学生置身于电厂,周围许多人在电厂上班,非常想了解有关电厂的知识、信息;而他们对于相关知识了解却是不够深刻这一特点,于是设计了 “我是电厂小主人”的系列主题活动。例如,在“工人的一天”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电厂,了解发电的流程;走访相关人士,调查电厂对小屯发展的影响,然后组织交流,相互沟通、启迪。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了电厂工人一天的工作流程,并从中体会到其工作的性质、艰辛以及他们工作所创造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对工人的敬佩之情,对电厂的热爱之情,树立了自觉维护电厂的使命感。之后,再通过“设计一份礼物――表真情” 主题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悟。
(3)立足社会。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合理利用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中来,使他们能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索、去研究,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后,我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所了解,就设计了“神舟五号”。在活动中,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资料、信息。学生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搜集了关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资料,同时也充分地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认识到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同学们都以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很多学生都在这次活动课后对航天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而且还合作制做了模型;更有的同学还立下志愿,以后要当一名航天人。
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首先是学生的发展。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有益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资源入手,实践、探索性的开发课程。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掌握更多的资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