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 光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过分注重分数,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处在不断构建、升华过程中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下面谈谈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精心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
1.活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学习的载体。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而形成自己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实际的教学所需,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
2.渗透教材,加强校内外沟通
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本虽然大部分都是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生动形象,但也有少数课文中人物的背景或生平事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们缺乏那个时代的体验,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本内容。因此,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不能一味停留在教材上,不能受课本知识的限制,而应不断补充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3.融合教材,加强学科间联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言文字是载体,教材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有科学启蒙的因素,这使语文学科与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又使语文学科和音乐、美术息息相通。传统的课堂教学割裂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制造了人为的分科教学。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精心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入境”、“体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精心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
2.走出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开放式课堂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学所需,扩大学习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田野、去工厂、去农村,走进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去观察、去实践,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会全新的感受。
三、精心选用开放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应是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要将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放式课堂教学强调对学生的动手、动脑、敢说、敢问,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采用涂涂、画画、演演、唱唱、做做动作等形式,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开放式课堂教学,努力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