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结合职高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晓燕

  兴趣、欲望是智力的起点,是能源和发展创造力的催化剂,同时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对于师生来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的。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1)上好起始课。在进行一门新课时,可以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所讲科目有关联的、有趣的数学问题。以及这一门新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广度及其重要作用,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有在这一学科中有名气的科学的故事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牵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
  (2)充分运用图片、模型、电教设备等教具使学生感兴趣。要根据数学的特点,充分运用图片、模型、电教等手段,使学生有直观、形象的印象。同时让学生动手实践,将较复杂的图形变化、分解,充分发挥电教功能。
  (3)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和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给学生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新知识的引入,教师要精心设问,使学生面临问题,激发求知欲。用发现法引入新课的几点做法就起到了上述作用。①从动手实践引入新课。讲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时,师生动手同做圆柱、圆锥、圆台,然后沿一条母线剪开,发现它们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长方形、扇形和扇环形,容易得出其侧面积公式,并记忆深刻。②)在讲高中立体几何中的等角定理时,可先让学生猜想,在一个平面里,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方向相同,则此两个角相等。那么在空间里,有什么情况发生?然后,经过严密的推理、证明,得出正确的结论,归纳出等角定理内容。这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使学习处于积极思考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师生同步完成教学任务。
  (4)遵循量力性原则,培养学习兴趣。实践表明,过重的学习负担会遏制和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倦学习的逆反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严格遵循量力性原则,应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生要求过高,直接受到打击和伤害的是班里的大部分成绩一般和后进的同学,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而遵循量力性原则,要求恰当,学少一点,精一点,就可以学好一点,学活一点。让广大中学生把有限精力集中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上,就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5)开展一题多解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培养学生,不能单纯让学生运用一个公式去解决大量题目,还应鼓励学生多渠道去探索解题的方法,也就是一题多解。这种一题多解的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活跃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量”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探索,不但使学生融会贯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在的美。
  随着学生智能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和作业试卷中,经常会发现独创性的见解或者简洁的做法。把这些内容在班上推广,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集思广益,在班级中树立学生交流风气也有积极推动作用。
  (6)及时评价,迅速反馈,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保护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评价,迅速反馈,具有以下一些作用。①能使学生接受的信息,正确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错误的迅速得以纠正,缩短了错误信息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②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减缓遗忘进程,提高记忆效率。③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巩固知识。④及时正确地对学生思维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鼓励性教学原则,及时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赞许和承认,使学习的兴趣持续不断。
  正确而及时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长期坚持这一做法,不仅教师需要这样做,学生也需要这样做,使学生明白,数学成绩的好坏与“思考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连,从而调动学生自觉评价自己思维过程的积极性,有了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积极性,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特别对于职高生,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学生基础较差,多数学生数学成绩偏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