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生活渗透到化学教学之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娄健

  传统的知识灌输式和题海的战术式教学模式不但严重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知识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善于用化学理论、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工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自然,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培养对知识的梳理、整合及提炼的能力。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化学知识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一、将化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取有关的化学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知。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要注意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例如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它是一种白色的固体,能溶于水。但是它绝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还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重要的作用。生理盐水的主要溶质就是氯化钠。又如醋的化学名字叫乙酸,分子式为CH3COOH。醋不仅是一种调味品,而且有很多用途:(1)在烹调蔬菜时,放点醋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有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2)在煮排骨、鸡、鱼时,如果加一点醋,就可以使骨中的钙质和磷质被大量溶解在汤中,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对钙、磷的吸收率。(3)醋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将室内门窗关严,将醋倒在锅里慢火煮沸至干,便可以起到消灭病菌的作用。(4)在擦皮鞋时,滴上一滴醋,能使皮鞋光亮持久。(5)铜铝器用旧了,用醋涂擦后清洗,就能恢复光泽。(6)用醋浸泡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达到除垢的目的。再如在“氮和磷”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我们通常用氮气做瓜果蔬菜的保护气,从而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再介绍后续几个反应,然后解释:雷雨为什么可以发庄稼。
  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为了获得更完满的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在教学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将化学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知道化学在解决食品、新材料、资源、环境等方面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初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了解一些有关化学的职业,发挥国家和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培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情感态度,为将来选择职业做好准备。我曾经组织学生参观电镀生产流程,他们从中了解到电镀生产中一般常用的侵蚀剂主要有硫酸、盐酸、铬酸、磷酸、氢氟酸等。在参观豆腐加工的流程时,学生了解到制作豆腐时常用的凝固剂是石膏,我提出问题:“加石膏制作出来的豆腐能与菠菜经常一起进食吗?”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学习热情推向高潮,思维更加活跃。这时,我向学生解释:“不能。因为菠菜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与石膏反应会生成难溶物质――草酸钙,沉积在人的肾脏里,易引起肾结石等疾病。”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多种用途:“二氧化碳是一种良好的萃取剂。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利用二氧化碳进行食品、饮料、油料、香料、药物等的加工萃取。二氧化碳又是良好的制冷剂。目前,二氧化碳冷藏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用于对苹果、梨、香蕉、柑橘和一些热带水果的贮藏。二氧化碳不仅有优异的杀虫灭鼠性能,而且防潮防霉,可省去翻晒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在石油工业上,二氧化碳已被用于提高石油的采油率上。日本一家公司在美国研究成果的启发下提出了利用绿藻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石油的设想。”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化肥厂、硫酸厂的生产流程、纯净水制取等;通过化学讲座,广泛宣传化学方面研究成果的应用;通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兴趣实验或进行实验研究。利用化学实验可培养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生产实践的能力。
  三、将化学教学与社会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一种实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我们会接触到更多的化学产品。但是,化学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问题,甚至形成某种灾难。因此,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应该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只有安全地使用化学物质,才能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在讲到“水的净化”时,我联系到目前市场上有些商人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讲到“硫黄”时,自然就想到了市场上的毒银耳或某些中药用硫黄熏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讲到“酒精”时,联想到不法商人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造成生命危险。又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肯德基中的苏丹红、猪肉中的瘦肉精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社会离不开化学,才能激发学习化学的欲望,充分调动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将化学教学与课后实验探究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受高考束缚,传统的化学课堂过分重视知识的逻辑联系,过分重视学生分析性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应用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受条件与时间限制,中学化学实验一般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实验,课堂以外很少对学生开放,在学习中碰到的疑问,特别是一些抽象的问题,通常只能求助于同学或老师。实际上,学生走出校门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性思维能力与分析性思维能力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化学知识的学习除了通过学校课堂实验获得以外,还可以通过家庭实验理解与深化。例如:溶液、胶体、浊液的性质与区别,溶解平衡,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等知识都可以通过家庭实验实际感受、验证或加深理解。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能使学生感受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自制肥皂,探究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用新鲜的番茄做水果电池,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一些奥秘逐渐被揭示,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化学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主办.教育科研动态.2006,(4).
  [3]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江苏教育研究,2008,3,(实践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