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教学:老师,你不是我的唯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波

  摘 要: 探究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核心。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改变观念,重新认识自身的角色特征,对学生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袖手旁观,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 探究教学 教师 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人经验的主观反映,是主体对自身经验的理解及意义化。学习是靠认知主体凭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正是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理念跟苏霍林斯基和建构主义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一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主角,教师往往转型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探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氛围等。“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教师应努力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努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操作教学的决策者,也不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威,教师要从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调整为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教师要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胸,更融洽的沟通,以及更高超、卓越的教学技巧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对问题加以诠释,并依据自己的经验赋予的意义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过程自主学习、探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提供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的机会,引导学生经历生活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且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营造一个激励和理解的氛围,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二
  面对探究性教学,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虽然先前有一定设想,但并不是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希望探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事前设定,甚至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探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或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2.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引起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问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探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探究者。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
  三
  探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前途和已有的知识敏锐地观察,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要选择材料和活动,对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参与水平进行排列和安排;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任务的难度,调整支持和参与的程度。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是不少的。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又不能因循守旧。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呢?
  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我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在工作中要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学生和教学工作。
  2.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都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3.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计划的一个特点,学科教学的整体化是新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这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的学科知识,而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还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从电视新闻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取有关的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教师要增强探究能力,自己先要成为探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
  4.宏观把握、微观入手。初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问题,帮助学生确定探究方向、选好题目,对问题探究的宽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问题探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论。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