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铁锋 姜强 程刚

  摘 要: 创新教育的中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大胆突破,确立教学原则。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制度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启迪创新性思维、开发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源泉,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型教学原则。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含义。
  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是对自然现象具有好奇心的人就不多了。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驱动力,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教学活动中,一提到创新,我们联想到的是大多脱离教材的活动,如科研、发明创造等,或者让教师与学生有超乎寻常的作为才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你讲我呼,我打你通”的灌输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允许学生“试错改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可以创新,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性思维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发挥才能。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理顺师生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改变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回忆说:“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惊奇。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正是对科学这个伟大而永恒之谜的兴趣,使他在晚年拒绝了担任以色列总统的邀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内部的创新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保持师生心理互动,情感交融,思维碰撞;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的灌输模式,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
  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的小学老师说:“想象一下,一个工人举起一块重石头,奋力顶住它,把它放在房顶上,他做功的能量没有消失。多少年以后,也许有一天,石头掉下来砸了某人的头。”这种教学方法使普朗克对支配物质世界的物理规律产生了好奇心,从此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例子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会决定他一生的事业追求。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应该让最好的教师讲课;好的教师不仅对所讲的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而且善于用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像普朗克的老师那样。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改革创新,让学生主动地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造就创新精神。这时教师所要做的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难以解释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下,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不同的侧面把所学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在实践中,通过感、听、看等形式,更多地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辩论、讨论、即兴演讲、问题抢答等形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
  对于一些难以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把问题提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把零碎的、粗糙的思想片段系统地组织起来,再经课堂汇总,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学会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提高交际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访问、查找图书、参考资料、利用计算机检索资料,能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堂课,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