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书楼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教学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的老师舍不得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之间信息不交流,活动不合作的现象,既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有计划的进行了“互助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互助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教师启动一自主探索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一练习评定。
1 教师启动――互助互动的前提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好主体作用,作好前馈、铺垫、引导工作。前馈,就是在新授之前,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基础、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做到有的放矢。铺垫,就是根据学习新知的需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自学、探索新知做好旧知铺垫工作,引导,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有效地获取新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2 自主探索――互动互助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新授教学伊始,先由学生个人自学,就是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这一阶段开始,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各自认真自学本课的新授内容,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准备在小组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知识列出,提交小组讨论,寻求解答。
让学生自学课本,能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成功愉悦感。成绩中等的学生,既理解了部分知识,又找到了暂时未弄懂的内容,诱发了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责任感。成绩较差的学生,虽然对所学内容大都存在困难,但毕竟知道了问题所在,明确了主攻方向,扩大了信息交流的渠道。
3 小组讨论――互助互动的主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应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不急于讲解知识,而应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各组由一人汇报其本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其他成员补充;把个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全体组员讨论;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应明确提出讨论的要求;指导各组有效、高质的进行讨论;关注每个组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二个小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小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学习、帮助,不但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互助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学习能够有所提高,同时对各种信息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提炼和加工。
4 全班交流――互助互动的关键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全班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互助学习全面体现。
在大组交流中,先由一个组抢先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最后,全班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则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之间的交流、争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知识作出科学的归纳、总结。
上述过程应着力发挥学生群体间的互助互动功能和自主学习功能,使他们学习的主题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而教师则应发挥全程调控作用。
教师在启动阶段,应尽量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在个人自学阶段,应掌握各类学生的自学状况;在小组讨论阶段,应关注各组的讨论结果,了解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在全班交流阶段,应抓住有共性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总之,教师应密切注意教学的进展情况,随时做好调控工作,使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互助互学”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互助互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的积极效应主要反映在:扩大了学生信息来源的渠道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个体之间的多向交流,扩大了信息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益;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的品德。每个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时,或展现才能、发表见解,或提出疑问、寻求解答,或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形成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