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玉明
摘 要:新课程标准将“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可见语感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新课标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强调教学方法和模式,却忽略了语文教学之本――语言教学。从分析语感的内涵出发,从语感的培养角度探讨了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方法,拟以加强朗读、把握词义、依托语境、注重积累、加强实践五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语感;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对学生语感能力进行培养。
一、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1.朗读揣摩,培养语感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热衷于讲解分析,鲁迅所说的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很少看到。其实,人在反复的诵读中,脑海中会贮存丰富的书面语言模式,促进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内化。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精妙表达会体会得更深。
2.读中想象,诱发语感
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后,应通过丰富的教学语言、多媒体手段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充分想象。
有效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3.熟读成诵,强化语感
只有反复读,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在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去展开想象,使文章描述的人、事、景、物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产生真切的感受,进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或诗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体验文章中的美,使学生充满感情。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文字鉴赏力,强化语言。
二、依托语境,训练语感
文章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它们共同传递着信息,表达着思想感情。另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表意功能。因而,要想准确把握语言文字,就应依托具体语境,从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詹天佑》一文有这样一句:“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教学时,教师可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抓中心词“回击”,理解含义。第二步,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藐视中国的。第三步,默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说说中国人是怎样回击帝国主义者的。当学生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和对帝国主义者无比愤慨的思想感情自觉地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越说越激动,越说越自豪的时候,教师引入最后一步:现在,同学们还打算怎样回击藐视中国的外国列强?至此,学生的情感被唤醒,语言感悟达到了高潮。
显而易见,这看似简单的训练设计,实现了融理解、感受、运用语言于一体的目的。学生在依托具体语境主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式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是获得语感、掌握并运用语言规律的必由途径。
三、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1.加强课外阅读
量变产生质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感受语言的鲜活、优美,一次又一次地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高尚境界中,一次又一次地训练了感受力,还作了文字积累,加厚加宽了人文底蕴,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为质变作好充分准备。《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材料。
2.加强背诵
背诵是积累的另一种好方法。可背诵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可以把它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四、加强实践,主动参与
叶圣陶认为,敏锐的语感总是和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语感作为一种能力不是靠灌输生成,只能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之“感”源于所感之“语”,由学生对言语对象的感受积淀而成,而感受只能产生于人们自身感受的实践,任何人都无法替代。语文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系统,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广阔天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通过广播、影视、书报、交际等途径多角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扩充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形成终身受用的语感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并非不要或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策划、组织、启发、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
当然,语感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于将各种途径融会贯通,循序渐进地进行。这就需要广大的语文老师秉持新课标精神,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以期在训练小学生的语感上取得更佳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