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新刚 肖继新 王向华
摘 要:首先介绍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其次结合教学实践归纳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最后阐述了在专题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方案”新增加的一门课程,由于教学内容陈旧、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纲要》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模式。本文试图在纲要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完善和借鉴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同仁们提供管窥之见。
一、专题式教学的定义
所谓专题式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联系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形成既先后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专题式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按教材章、节、目进行授课的传统授课方式,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们关注的社会热点中去提炼和确立教学专题、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建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且打破了过去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打通关”的教学惯例,改为由学有专长或确有研究的不同教师实施专题教学,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教师的熏陶和训练。[1]
二、《纲要》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风格呈现多样化
专题式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由一位教师通讲全书的旧有模式,教学风格呈现多样化,避免了学生听觉和视觉的疲劳。由于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气质和讲授风格,因此学生对每一堂课和每一位老师都有一种心理的期待和比较。只要老师因势利导,恰当切入主题,学生的课堂兴奋点就极容易被调动起来。
2.教学内容趋向学术化
《纲要》课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课,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政治性,承担着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教学使命。激发学生学习《纲要》课的兴趣,教学内容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纲要》课内容涉及的时间较长、知识点较多,老师要贯通、精通这一百年多年的曲折、复杂的历史较为困难。专题式教学模式发挥了授课教师在某一专题方面的学术造诣,力求政治理论教育与历史学术研究的统一,有效地避免了空洞的政治理论宣传和说教,切实提高了《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3.教学与研究实现有效统一
专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实现了教师教学与研究的统一。教师通过在专题方面的学术造诣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激发以及对问题的探究也让教师有责任进一步深化专题研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量和教学工作量,以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完善教学内容上,达到教学、科研的统一。现在多数高校让一个教师通讲几个课堂的做法使教师整天疲于应付备课讲课,根本没有太多精力去从事科研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三、《纲要》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时的几点思考
1.专题式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师在《纲要》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时,还要有效地利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教师除了自制课件和借鉴其他教师的精品课件外,还应结合专题教学,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资料,并提交相应的观后感。此外适时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论坛、网络答疑,加强课后交流,这也是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
2.考核方式和考试手段要灵活多样化
在专题式教学模式下,应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应试方法,注重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能力。重视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学生出勤、参加课堂讨论、撰写课程小论文、撰写观后感或读后感等为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指标。期末考试出题应灵活,摒弃过去的主要考查低层次知识记能力的客观性试题形式,改为简答题、辨析题、材料题、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构成,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题式教学要合理设置
当然,专题式教学也存在与教材体系不完全统一,不能覆盖全部知识点等问题,这需要教师在专题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相关内容。总之,开展专题教学,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专题,提高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明,吕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实践与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4).
[2]王久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探析[J].教学与研究,2010(6).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