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华军

  摘要:学校的最大浪费就在于学生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加学生的身心体验,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求知健体,茁壮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学习;主体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在追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地机械操练。这种“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大大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自主学习则能克服这种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体育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
  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运用组织教法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怎么做才有利于全体学生都能参与,都可充分参与,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1.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要求,尽量安排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
  2.教学方法要力求活泼有趣
  教师通过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所有感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
  3.组织形式要突出优势互补
  教学中常见的组织形式有个体教学、分组教学、集体教学,这三种教学形式各有所长。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就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对个体差异明显的学生,宜用个体教学形式;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宜用分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宜用集体教学形式。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要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感知、领悟体育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应该在“引”字上下功夫,“精讲”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并有意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发展的目的。
  1.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手、口、脑并用,知、情、意并行,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情趣、受学生欢迎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教师应有意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使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敢问、敢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
  3.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的体育教学多数仍是“教”的成分多,“学”的成分少,机械性操作多,自主性实践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师的“教”起到示范作用,使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自身实际,主动探索相应的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有内在的需要趋向,比如健康、娱乐、交往等,当满足了这种内在的需要时,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由于学生的生理机能,运动负荷和身体素质有其各自的特点,且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决定了学生具有这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是建立在原有体验基础上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甚至千方百计地利用体育教材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巧妙地设计课堂的主动性的练习方法,使教材在课堂上展现活力和魅力,如进行篮球的投篮,足球的射门、跳远的远度比赛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学习的责任“下放”到学生身上,是学生的依赖性学习转变为独立性学习,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主动性不断上升。
  四、学生主体意识的价值观
  大家都知道,学生喜欢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到底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这也是人的内在需要,它是以自己的价值观来确定的。我们可称其为最优价值趋向。对人能够产生深刻影响的学习,是与个人的直接经验相联系的,既符合他内在需要的学习。从学生的价值观看,男生多着眼于运动的强、健、力;女生多着眼于美、健、柔。如一学生很想学习武术的防身技术,那他在学习动作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动作的枯燥或担心持续地操练会流汗、会疲劳,也就是说,虽然学习有困难,但当成为他的需要,他自然会主动地去学习。
  由于内在驱动是具有自己直接需要的学习,他会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即使有与当前的活动不相符合的心理定势,他也会去调节,当经过努力,自我价值在目的达到以后得到充分的肯定,他的潜在能力也会得到开发,自我价值的趋向与努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理的、情绪的、心理的、自我实现的,我们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应以学生的需要而展开。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体育教学旨在提高人性内在力量。所以教学的过程不仅要将技术、技能与身心有机地结合一体进行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学习潜能,对于学生来讲,当他们去选择上课,就带着解决问题的自我需要。虽然乒乓球与学生兴趣开始没有任何联结关系,但为了健身的目的,将这些活动与他建立起了联系。由于不断地练习,乒乓球就变成很稳固的健康的联结。
  由于学习的内容是与自己需要相联系,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事实证明:当他们能够发现问题,而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学习的印象就会深刻,技术也掌握得牢固,而且会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
  六、结束语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任何障碍反馈的信息对不同的人要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都有助于激发出其更大的能量和努力,不但当时的人内部的资质被更大地发挥出来,而且在这种坏境下获得的成功一旦到来,便更加让人感到喜悦。障碍虽然是困难,但增强了注意力,激励他进一步努力不断地接近成功,成功是对他的最终回报。因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决定了教育过程教师与学生是否真正达到双边交流。
  参考文献:
  [1]马国英,马莲媛.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尝试.中国学校体育,2000(1).
  [2]高风华,吴晓农.体育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中.国学校体育,2000(3).
  [3]王国林,祁玉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2001(1).
  [4]朱素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中国学校体育,2002(2).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