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向花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1.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地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于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2.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费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让教师的授课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这就很顺利、迅速地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让学生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的交流的加强。
  2.巧设问题情境,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主动、愉悦的情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的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创造性充分发挥,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此,我们特别强调实践,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带一面小镜子照照物体、数字,观察人在镜子里成的像,这时就会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是上下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步引导就可以让学生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可以做几件?这样的题目从问题分析入手,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从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以便于更进一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作者单位 河南省虞城县镇里固乡靳庄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