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思想道德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由于知识的枯燥性,教师说教般的传授,导致小学生的上课兴趣不高,效率低下。基于此,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成为了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热议的话题。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和体会,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教学效率 有效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改的不断推行,颠覆了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中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不断地普及,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不断地向自主化与生活化迈进[1]。在社会主义市场不断前进发展的背景下,目前的教学方式应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養以及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激励等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基础工作。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中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进行分析探索,希望能给广大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学校与家长共同参与指导
  众所周知,“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孔子的至理名言。小学生本性就是善良的,还没有被社会上的一些坏的现象所腐蚀。他们的可塑性强,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性。如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实践中就能逐渐培养出学生优秀的品格与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对学生教育的良好补充,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每天很多时间都要与家长相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思想品德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主导着培养学生的成才方向[2]。基于此,学校与家长应注重小学思想品德的理性教育。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1.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
  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素质教育也体现出了教育教学的目标,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教材知识外,提升情感教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也是重点培养的目标。小学五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让学生具有学习能力且能够在某一主题的学习中,能够从多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符合学生发展的能力,塑造学生必备之品格。这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情感态度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表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自身能力的提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体现出知识、方法与态度的整体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要根据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谋求发展,在教学整个过程中贯彻教学目标,让学生自身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起完整的价值观。
  2.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课堂教学方式,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结合实际合理地应用教学方式,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4]。教育课程改革中指出,小学生的学习应具有自主性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教学课堂的机会,关于教学方案的设计,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内容来进行设计。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做朋友,设计平等的师生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多多展示自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与教学活动的探索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应用角色扮演法来进行教学,指导学生相关角色的扮演或者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这样,让学生以“研讨式”、“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逐渐形成自身的社会价值观。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景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品德与社会中》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程“生活中的快乐”。教师可以为班级中的同学分组,再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言,让每位学生都谈一谈生活中让自己快乐的事。关于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如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不同的人物角度出发,人物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师、朋友.....,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生分享了“奶奶亲自为自己手工制作喜羊羊鞋垫的事”;有的学生分享了“妈妈带着自己挑选自己喜欢衣服款式的事”;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动手洗衣服的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生活情境进行设想:“还有哪些事情或哪类事情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呢”,诸如此类的话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自主式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课堂的热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上述教学课程“生活中的快乐”,在设置情景“拥有好心情”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出多组图片,让学生探讨图中人物与事件中的烦恼,再让学生讨论怎样避免烦恼以及如何拥有好心情。
  结语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构建高效课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用好有效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他们自身思想品德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诚.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8,(33):90.
  [2]张桂英.提升小学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J].读书文摘,2016,(32):106.
  [3]徐溢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41):82.
  [4]罗育辉.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8):151.
  作者简介
  李孔奇(1971—),男,汉族,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任中心校校长职务,在教学教育和学校管理中取得优异成绩。曾多次参加省、市名校长培训学习班,注重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特别对加强学生品德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其个人多次受到市、县的奖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172.htm